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无序的状态,通过对其空间结构和布局实施整治、改造和土地产权调整,以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项综合的土地利用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建设用地需求量日渐增加,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势在必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是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空间分布研究,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为了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空间分布,引入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的概念,建立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评价体系,对长沙县的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评价,并研究基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结合规划期内城镇用地总体规划范围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规模测算,确定各类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空间分布。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长沙县农村居民点在用地规模上普遍偏小,空间分布上呈现在总体上比较分散,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相差较大的。然后分析了自然条件、地质资源和区位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影响程度和空间分布规律,得知高程、坡度、地质、河流、城镇和交通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
本文引入了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的概念,建立了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评价体系,对长沙县的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合理的评价。本文选择自然条件、地质资源、区位条件、经济社会等因素,并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和逼近最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Solution,简称TOPSIS),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评价,定量地衡量农村居民点发展条件的优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根据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的评价结果,结合规划期内城镇用地总体规划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规模,确定农村城镇化型土地整理模式、异地迁移型整理模式、积极发展型整理模式和控制发展型整理模式的居民点面积和数量,长沙县四种类型中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533.68公顷、5003.29公顷、3074.87公顷和6708.22公顷,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别为576个、1893个、370个和1482个。最后,提出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整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