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对抗战胜利最好的纪念,中国音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音乐家投身抗日战争,创作了一大批代表民众心声、充满爱国主义感情、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今天仍催人奋进。在中国音乐史上,抗战音乐的伟大,不仅在于诞生了一大批带有强烈时代特征和艺术品位的作品,也不仅在于它直接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抗日将士驰骋沙场,还在于它创立了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要让音乐真实地反映大众情感,反映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要让音乐在吸收借鉴外来表现手法、手段的同时,坚持挖掘利用民族民间资源,坚持中国的风格。
其实音乐是社会现实的产物,音乐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这就是说音乐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要反作用于社会现实。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2周年了,抗日歌曲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当年鼓舞军民奋勇战斗的歌声依然使我们热血沸腾。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拿起枪杆子的同时,运用音符号召战士,统一精神。在这一时期,音乐也飞速发展,由20世纪学堂乐歌以及30年代初艺术歌曲发展到以进行曲及战斗歌曲的空前繁荣,继承了新世纪音乐的创作特点,集合中国民族音乐,符合时代特征和当时的战斗要求及审美情趣。不论是解放区、国统区还是在沦陷区,音乐工作者都在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当时生活的点滴:生活的困苦、剥削的残酷、对生命的践踏和胜利的喜悦等。这对建国后音乐的发展及抗战时期音乐的总结,甚至对战争本身的还原都提供了很好很有力的见证。因此,抗战音乐作为我国音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地域的划分入手,对抗战音乐做横向的系统分析;同时就其对建国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进行纵向的论述。具体以解放区人民的音乐生活为研究对象,结合冼星海、李劫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仔细探究音乐在这一区域给人民带来的精神鼓舞与智力支持,对群众歌咏和秧歌剧等音乐形式进行分析,从曲式结构出发,研究作品内涵及所起的社会作用:以国统区的抗战音乐为研究对象,以管弦乐作品的发展研究为切入点,结合马思聪、贺绿汀等我国著名音乐家的传世佳作,评述抗战音乐对今后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分析考察其社会功用;以沦陷区的抗战音乐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的音乐创作,阐述抗战音乐在这一区域对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唤醒人们沉睡的灵魂,鼓舞人民大众的斗争意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