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蔬菜消费国,但是蔬菜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不仅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与身体健康的前提,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对于蔬菜安全问题始终高度关注,始终坚持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蔬菜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发达国家的蔬菜安全监控体制相比,目前我国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对于蔬菜的质量安全监管仍存在着管理盲点和可追溯体系。可追溯体系是一种明确潜在责任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世界各国所通行的一种做法。可追溯体系主要由批发市场、供货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所组成,政府监管是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从本文实地调查来看,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在实施可追溯体系过程中,导致其实施比例不高的原因主要为:一是供货商大多没有产生蔬菜质量管理的意识,或是认为管理成本过高,而不愿意配合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制度缺失,缺乏法律上的强制力,因而无法约束供货商的行为,使其纳入到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可追溯体系对于供货商的资质应该从获取方式、相对规模、售菜年限、收入比例、政检频率、入场登记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批发商入场较为顺利,批发市场也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由于蔬菜供应链流通环节较多,流通结构复杂,因此完全依靠政府单方面进行监管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理论实践梳理的基础上,以运用供应量理论以利益相关理论,就蔬菜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情况,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对寿光市八个蔬菜批发市场的供货商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市县供货商实施蔬菜可追溯体系的情况进行了差异性对比,包括蔬菜出入可追溯的差异。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就此存在的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对寿光市农业局相关人员以及寿光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为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通过对蔬菜质量可追溯体系问卷式调查的方式,可以了解当前寿光市政府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