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共同居住、活动的集聚地,其规模、密度、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受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科学识别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居民点分布与周围环境、生产之间的关系,对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关联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揭示宁乡市2013年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自然基底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相对影响和交互影响,并找出各影响因素的指示范围。主要结论如下:(1)宁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小的农村居民点比重大但规模差距小,规模大的农村居民点比重小但规模差距大;在空间分布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具有显著的低值集聚特征,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回龙铺、煤炭坝、菁华铺、坝塘、大成桥等乡镇,总体上呈“东热西冷”的空间格局。宁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集聚态势明显,密度空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西南-东北方向密集、西北-东南方向稀疏的空间特征,其中老粮仓西北部、流沙河东南部及资福中部地区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密集核心区。宁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形态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空间分异受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较为显著,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其中南北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形态复杂、不规则,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形态简单、规整,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呈倒“U”型变化。(2)高程、坡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是影响宁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高程、坡度、非农人口比例、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宁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密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与道路距离、与城镇距离、人均耕地面积、农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宁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形状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素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优势区域或范围不同;两种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大增强了他们单独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