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分广义的医院感染和狭义的医院感染,广义的医院感染是指病人、病人家属、医护人员等在医疗场所获得的感染,狭义的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疗场所获得的感染,一般是指狭义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病人、医院、社会医疗负担增加,而且一但爆发流行时还会引起社会动荡。英国、西班牙等国主要采用横断面调查来收集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医院感染监测以医院感染现患率监测为主,在英国医院感染每年约花费医院10亿英镑。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医院感染,70年代已成立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并将医院感染控制在5%左右。1970年美国CDC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1986-1996年监测数据显示,每年由医院感染所引起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经济损失总和超过40亿美元。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一直对医院感染进行持续的、前瞻性的监测,监视医院感染发展的动向,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和策略,并组织实施。中国1986年开始组织医院感监测与控制,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成立,对全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并成立了由8所防疫站和17所医院组成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第二年发展到26所医院,1989年监测系统扩大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省、地、县不同级别的103所医院,1992年发展到134所医院。2001年全国医院感染率为5.2%,2003年为4.8%,2005年为4.8%。说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院感染的控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当今医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医院感染的途径、易感人群和传染源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因此对医院感染监控工作需要长期进行,准确了解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和分布动态。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准确信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不同医院住院病人有不同特色,本次研究医院是一家以社区人群为主要病源的综合性二甲医院,它的特点是老年人多,相对大型医院危重患者和疑难病症少。本研究主要对山东省某县级医院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病原菌分布和抗菌谱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提高对基层医院感染状况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病例来源对山东省某县级医院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病人的病案进行回顾性查阅调查,收集所有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疾病信息,用药情况,医院感染诊断,病原菌信息和药物敏感情况。医院感染的诊断来自于信息科调取的医生在病案中的记录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相关监测资料。2.统计方法采用EXCEL8.0和SPSS13.0软件对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病部位、科室分布和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致病菌的分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所用药物纸片及药敏板购自英国OX公司,结果按CLSI标准判定。质控菌株使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结果:1、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0.54%,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87‰.2、不同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44岁感染率最低,为0.21%。其他年龄段分别为0—14为0%,45—59为1.19%,60—74为1.03%,75—89为0.93%,>90为0%。不同年龄组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不同,少儿组医院感染部位基本在呼吸系统,青年人组伤口组织感染多见,呼吸系统次之,中年人组、老年前期组及长寿老人均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不同年龄组医院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泌尿系感染,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总医院感染率为0.54%。5、不同留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率最低的是住院<10天者,感染率为0.09%,医院感染率最高的是住院21—30天者,感染率为2.46%,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科室发病率依次为:一病区(0.45%),二病区(0.93%),三病区(0%)、四病区(0%),五病区(0.19%),六病区(0.28%)、七病区(0%)、八病区(0.19%)、九病区(0.15%)、十病区(0%),十一病区(4.57%)十二病区(1.95%)。从以上排序数据可以看出医院感染监测的目标科室是:ICU。7、在5228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者1392例,占26.61%,其中,预防用药者434例,占31.18%;治疗用药者931例,占66.88%。左氧佛沙星抗生素使用率最高,达337例。革兰氏阴性需氧菌检出率为45.36%,革兰氏阳性需氧菌检出率为28.44,支原体检出率为19.89%,真菌检出率为5.31%,厌氧菌检出率为0.99%。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矣希氏菌检出率最高(23.1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7.42%),铜绿假单胞菌(7.30%),鲍曼不动杆菌(8.53%)和奇异变形杆菌(7.54%)。医院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萄葡球菌(44.34%),其次为表皮萄葡球菌(15.21%),肺炎链球菌(9.39%),粪肠球菌(6.47%)。8、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敏感率在90%以上,对头孢类敏感率在50%左右。普通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哌拉西林(100%),其次分别为亚胺培南(95.31%)、阿米卡星(91.94%)、妥布霉素(86.21%)、头孢他啶(81.03%)。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在97.81%,对替加环素敏感率在10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率在100%,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左氧佛沙星敏感率在100%。结论:1、2011年7-9月间本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0.54%,住院患者总住院日数为31139天,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87‰。与其它医院相比感染率较低。2、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主要是45-74岁人群,年龄比较大大,住院时间比较长的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会越高。3、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是ICU、呼吸科及内分泌科,重点部位是泌尿道、呼吸道。4、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这些致病菌的耐药率比普通住院患者高,ESBLs、MRSA和MRSCON阳性率较高,多重耐药菌较多,治疗有一定的困难。5、抗生素使用率比《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规定的低,比较好的执行了抗生素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