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以及孤立性髂总动脉瘤患者腔内重建髂内动脉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劣。为腔内重建髂内动脉的术式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2017年间进行血管内修复术重建髂内动脉的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和孤立性髂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患者分为“髂内动脉分支支架(IBD)”组和“三明治支架(Sandwich)”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共16例患者,包括15名男性患者,1名女性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67±7.31岁。IBD组9例,三明治组7例。随访期间采用电话联系病人和门诊复查胸腹主CTA,随访时间1个月至12月。IBD组技术成功率为77.78%(2例IBD置入失败),三明治组技术成功率为85.71%(1例发生术中III型内漏),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600)。IBD组临床成功率为77.78%(2例患者术后出现臀肌跛行症状),三明治组临床成功率组为85.71%(1例术中III型内漏),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600)。IBD组术后内漏发生率0%,三明治组术后内漏发生率14.29%(1例III型内漏),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438)。IBD组髂支通畅率100%,三明治组髂支通畅率57.14%(3例髂支支架堵塞),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63)。IBD组髂外动脉裸支架植入率11.11%,三明治组髂外动脉裸支架植入率42.86%,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262)。IBD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率11.11%(1例肱动脉穿刺点出血),三明治组手术期并发症率0%,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1.000)。IBD组再次介入率0%,三明治组再次介入率57.14%(4/7,1例内漏弹簧圈填塞术、2例溶栓、1例取栓),两组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9)。结论:IBD技术是符合解剖学和血液动力学的髂内动脉重建方法,分支支架与主支架间不存在沟槽(Gutter),可以避免三明治技术导致的支架间内漏和支架受压闭塞的问题。但IBD技术相对复杂、使用者需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并非所有的髂动脉瘤都适合采用IBD技术,需对IBD适应症的选择有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