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在会计信息确认上由以往的十三个会计核算原则变为基本准则中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谨慎性被一如既往的保留了下来,可见谨慎性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作用。而《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在过去反映受托责任基础上增加了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要求,强调会计信息要真实与公允兼具,公允价值的引入更是降低了谨慎性所体现的经济利得和经济损失确认上的不对称性。那么《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作为盈余质量衡量指标之一的谨慎性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这值得我们研究。基于此背景,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了2005年至2009年中国深市和沪市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盈余的偏度度量、波动程度度量、盈余--股票报酬模型和应计--现金流模型四种方法,来考察《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谨慎性是否存在,及其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谨慎性有什么影响。文章内容共分为六部分:本文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围绕会计谨慎性是否存在和会计谨慎性如何度量这两个问题,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介绍会计谨慎性的概念和分类,会计谨慎性分为无条件谨慎和条件谨慎,本文的侧重点是条件谨慎即会计盈余谨慎性;影响会计盈余谨慎性的动因有很多,针对我国的国情,经分析后本文认为有关谨慎性的会计管制是影响我国会计盈余谨慎性存在和变化的直接动因。接着本文介绍谨慎性在我国制度中的演化过程和2006年颁布会计准则中谨慎性的变化,在此次会计制度变迁中,谨慎性有强化的地方也有弱化的地方。第四部分研究设计。对用作回归的盈余--股票报酬模型和应计--现金流模型的适用性和具体指标的计算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以下两方面假设:会计盈余谨慎性存在假设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谨慎性影响假设。第五部分为会计准则(制度)与盈余谨慎性关系实证检验与分析,分为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两部分,分别对假设1和假设2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谨慎性;《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谨慎性有所降低。第六部分为总结研究结果,并针对谨慎性原则实施的现状给出了本文的一些建议。盈余谨慎性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准则制度者的努力,还需要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培养对谨慎性盈余信息的需求,以及优化盈余信息披露制度,才能让谨慎性更好的服务财务分析和盈利预测。本文的贡献在于以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为背景,运用准则颁布前后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系统的研究了这一次“会计制度变迁”对会计盈余谨慎性的影响。谨慎性是会计盈余质量衡量指标之一,本文以盈余的谨慎性为研究入口,应该能够较好的观察影响会计盈余质量的制度安排,并为会计准则的下一步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分析。本文在设计和水平上还有一些不足,我国对谨慎性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非常多的问题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