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行播散和淋巴道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因素。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早已得到广泛关注,但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机理尚不明确,值得深入探讨,以便寻求新的生物治疗靶点。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可促进淋巴管生成,增加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发生率。VEGF-C被发现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但在胃癌中,VEGF-C表达与淋巴管密度、淋巴管受侵、淋巴结的转移与预后相关性仍存在争议。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为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限速酶。目前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多个环节。最近有几个研究提示,肿瘤中高表达COX-2、VEGF-C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我们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的COX-2、VEGF-C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分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胃癌根治手术切除标本56例,并取其中25例距癌灶>5cm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6例胃癌术后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COX-2的表达,56例胃癌术后组织VEGF-C的表达。同时使用血管特异标记物CD34和淋巴管特异标志物D2-40分别对胃癌血管和淋巴管染色,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并采用SPSS软件将检测的各项指标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CO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9.64%,癌旁正常胃黏膜偶见微量表达。VEGF-C阳性表达率为55.36%。两者表达在胃癌患者不同分化程度、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组别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胃癌组织中肿瘤中心、肿瘤边缘、正常癌旁组织淋巴管在数目和形态上有不同:肿瘤边缘区ML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及癌旁正常组织(P<0.05);肿瘤边缘MLD计数与侵润深度(r=0.274,p=0.041)、淋巴结转移(r=0.501,p<0.001)以及分期(r=0.413,p=0.002)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胃癌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肿瘤MVD计数与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期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3.VEGF-C不同表达程度分组之间肿瘤边缘MLD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8,P<0.05)。VEGF-C与MVD无相关性(P>0.05)。COX-2不同表达程度分组之间MVD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6,P<0.001),而COX-2与VEGF-C之间无相关性(P>0.05),COX-2与MLD也无相关性(P>0.05)。4.预后相关因素分析:COX-2不同表达程度分组之间生存曲线有统计学差异(P=0.026),而VEGF-C不同表达程度情况分组之间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D,MVD均与病人术后生存期均呈负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将分化程度、VEGF-C表达、COX-2表达、MLD、MVD、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纳入模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肿瘤临床分期、胃癌组织MVD。结论:1.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上调,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提示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胃癌肿瘤边缘微淋巴管密度(ML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及癌旁正常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侵润深度、临床分期显著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提示胃癌瘤周淋巴管形成可能与肿瘤淋巴道转移关系密切。3.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显示肿瘤血管生成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明显影响。4.COX-2表达与MVD相关,二者可作为反映胃癌微血管生成状况的指标,VEGF-C表达与肿瘤边缘MLD相关,二者可作为反映胃癌微淋巴管生成状况的指标。5.胃癌组织MVD、肿瘤临床分期是胃癌的预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