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铎》研究——兼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学界对于古代文言小说的研究十分繁荣,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涉及作品大多集中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如张稔穰先生的《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吴波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等等。这种极不平衡的研究格局必将影响我们对古代文言小说的整体认识,因此,对除《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外的文言小说进行全面的发掘、整理、研究,其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  清人沈起凤创作的《谐铎》,共计十二卷,一百二十多篇,内容包揽天上人间、神鬼怪异,全书突破时空、突破生死,描绘出一个活色生香的别样世界。《谐铎》作为继《聊斋志异》之后又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当代学者对此仅有少量论文涉及,如朱捷的《<谐铎>的美学贡献》,侯敏的《论<谐铎>的性灵形象与意蕴》等等,多是从《谐铎》这部作品某个侧面出发,对于《谐铎》的整体风貌及其独创性、新颖性则缺少关注。因此,本文以《谐铎》的人物形象研究为重点,参照以往对于《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成果,全面挖掘《谐铎》与《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相比在女性形象、书生形象、鬼神形象的独创性与开创性,并从中探寻与概括《谐铎》形象塑造的总体艺术特征,从而一方面阐明《谐铎》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性价值,另一方面让学界更加关注《谐铎》的全面研究,促使更多见解独特的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涌现。  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  前言部分为研究背景与研究综述。该部分从当前《谐铎》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较为片面的现状引出全面研究《谐铎》的必要性,进而说明本文选择从与《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对比角度探析《谐铎》一书中女性形象、书生形象、鬼神形象独创性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最后从客观原因与主观动机两个方面介绍了《谐铎》的创作动机。  第二、三、四、五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从与《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对比中详细论述了《谐铎》中女性形象、男性形象、鬼神形象的独创性,并归纳总结《谐铎》形象塑造的总体艺术特征。  第二章结合沈起凤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从书生内心世界的展示、书生艰难处境的描绘、书生意象的重构、异化书生形象的展现等等角度论述了《谐铎》在刻画与描绘书生形象时的独创性,同时也说明了说明沈起凤在小说细节处理方面的独具匠心以及对财才关系、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等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第三章从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标目设置、女性才艺的集中展示、女性角色成长历程的揭示、女性意识的立体刻画四个方面入手概括《谐铎》一书中女性形象的独创性,既全面体现出作者呼唤性情之美、赞扬高尚的性格品质、向往美好人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同时也展现了沈起凤努力塑造富于进步思想和美好情操的人物形象的创造力。  第四章从鬼神形象分析出发,从五个方面总结《谐铎》艺术丰富、多元的艺术风格,指明沈起凤与蒲松龄相似、与纪昀相悖的小说创作态度与小说创作观念,同时进一步明晰《谐铎》的独特艺术风貌与写作特色。  第五章在探析书生形象、女性形象、鬼神形象独创性的基础上,探析《谐铎》艺术形象塑造的总体特征,揭示《谐铎》之所以能够在《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两座高峰之下,依旧保存自己独有的面貌的根本原因,从而更为精确地认识与评价《谐铎》的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王润滋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青年作家和当时山东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作为一名出生、成长于乡村的作家,王润滋的作品主要反映乡村和以农民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在社会发展变革
学位
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从现代历史小说、革命题材历史小说走向新时期历史小说,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历史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对于前两个阶段来说,长篇
二战后,英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女小说家,素有“文坛老祖母”和“文坛常青树”之称的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二十世纪经典作家之一,莱辛作品涉
学位
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1943——),是一位热情饱满、机智诙谐、擅于论战风格写作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和学者。在当代文艺理论界,他以其独特的学术个性和卓越的学术建树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