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食品安全问题,历来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但是由于“网红食品”的日渐畅销,因其而出现的食品安全重大隐患也随之暴露,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此起彼伏,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及生命健康。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民众敲响了警钟,公众陷入“我们还能吃些什么”恐慌之中,同时也折射出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认知的薄弱以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滞后与缺失。在我国点多、线长、面广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71463027)——“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形成机理及引导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GL19129)——“江西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行为分类引导路径研究——基于风险感知视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历来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但是由于“网红食品”的日渐畅销,因其而出现的食品安全重大隐患也随之暴露,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此起彼伏,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及生命健康。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民众敲响了警钟,公众陷入“我们还能吃些什么”恐慌之中,同时也折射出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认知的薄弱以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滞后与缺失。在我国点多、线长、面广、人口众多的农村,存在更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以及自身知识等原因,我国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风险交流水平低下,在此形势下,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食品安全风险对公众造成的伤害是客观存在的,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需要在对食品安全风险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心理感知的基础上,及时转化成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预测公众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行为。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是产生实际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行为的必要条件,只有产生交流意愿才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的交流行为,才能营造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氛围。因此,明晰风险感知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的影响机理,不仅可以帮助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准确把握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需求和和内容,而且可以掌握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心理动机,制定恰当的行为引导对策,提升农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质量及其食品安全治理效果。本研究依托导师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行为分类引导路径研究——基于风险感知视角》,通过实地调研、网络问卷形式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共收集江西省11个地级市所管辖的45个县的648份有效问卷。主要了解农村居民的个人基本特征及其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态度、过去经历、意愿以及信息源信任等情况。文章选择风险沟通理论、风险感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风险感知为初始变量,政府规制、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为中介变量,信息源信任、过去经历为调节变量,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为结果变量,建立江西农村居民风险感知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AMOS25.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SPSS26.0进行调节效应检验,最终得到农村居民风险感知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直接效应分析可得知,风险感知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检验中介效应方面,政府规制、知觉行为控制在风险感知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且风险感知通过政府规制的中介作用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的中介效应最高;在验证信息源信任、过去经历的调节效应方面,信息源信任、过去经历均正向调节风险感知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之间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构建了农村居民风险感知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机理提升模型,分别从六个方面提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意愿激励路径。
其他文献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其相关的土地制度自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这一改革初期,农村的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充分展现了合理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固有缺陷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产品质量不仅直接关乎着百姓的生命健康,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2021连续五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对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农产品生产环节控制农产品质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导向。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力发展以其独特的家庭经营、适度规模、企业化管理等优势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思路,也是实现农业现代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伴随农村家庭成员分离化、迁移流动化,农村纯老年户占比上升,农村老年人空巢现象加深。我国传统农村家庭养老依赖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通过土地资源保障家庭的生活需要。但是,农村土地资源生产方式面临着自然与市场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地权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农户依靠土地获得的收入较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陆续涌向城市以寻求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引
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致使其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有效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缓解用地资源紧缺问题,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治沟造地工程。顾屯流域是陕北地区治沟造地工程示范区,流域内实施“山上退耕还林保生态,山下治沟造地惠民生”的综合治理政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扩展耕地资源,但也引发工程灾变和相关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治沟造地工程的综合效应与工程灾变防控和工后区域协调发
教育公平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了解同胞结构特征中同胞数量、同胞性别结构对个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是否具有城乡和地区异质性,研究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收集整理个体的高等教育获得情况、同胞数量、同胞性别结构、父母最高学历以及其他个人基本情况,结合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差异,选择stata14.0软件使用二元Logit模型展开实证研
瀑布沟水库修建完成蓄水后,岸坡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在库水的长期作用下,已发生多处碎石土塌岸。碎石土作为一种不均匀特殊性土,其构成的岸坡塌岸的变形破坏机制也具有特殊性,现有的水库塌岸破坏机制是否适用于碎石土岸坡还有待研究。本文以瀑布沟水库为例,研究不同级配的碎石土塌岸模式及破坏机理。在野外踏勘调查、资料分析与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区内最典型碎石土岸坡建立了相关地质模型,选取颗粒级配分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剧,煤炭等能源资源大规模开采,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原煤的15%为煤矸石。目前,我国煤矸石总量已超过60亿吨,并以每年近2亿吨的速度增加,大量的煤矸石因含碳量低而鲜被利用,常露天堆放,堆积煤矸石渣山植被生长受限,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煤矸石渣山堆积所带来的生态破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区位于西部某煤矿矿区,此矿区已经实施了客土喷播和直接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在建或已建成的大型水库越来越多,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势必会改变原有的地质环境,带来一系列地质问题,水库滑坡就是其中的典型类型,如三峡水库的千将坪滑坡、木鱼包滑坡等。水库建成蓄水后,库水位周期性变动引起的岸坡渗流场改变和岩土体性质劣化是导致库岸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库水变动条件下库岸边坡的渗流场变化规律及其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探究其致灾机理,对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营和灾害防治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还是关乎农业大国形象的政治问题,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已具备了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等特点,在控制农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正在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主体。在国家大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背景下,本文通过相关理论梳理和文献研究,从逻辑层面推理了政府激励性规制对家庭农场农产品安全生产绩效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脱位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和身体健康[1]。以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钉子鞋和梯形枕固定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脱位的发生,但在术后翻身过程中仍有发生脱位的现象,且常使病人感到不适。基于此,本研究自制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