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319例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临床症状进行研究,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元统计方法探讨中医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采用调查表收集的319例符合亚健康评判标准的亚健康人群所体现的中医症状。调查表收集结束后,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通过数据库类型转换软件,将所建立的数据库转换为STATA、SAS统计软件支持的规范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将多余变量、相似变量进行删除、合并处理。运用软件STATAll.0对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五脏各自症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软件SAS9.1对五脏各自症状分别进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五个主成分,代表五脏各自症状的综合指标,然后用五脏的主成分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五脏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亚健康评判标准的人群319人。其中,男性212人,女性107人,平均年龄(23.66±5.54)岁,以青年人为主。变量经处理后,得到五脏系统症状共计62个,其中心系9个、肝系14个、脾系13个、肺系11个、肾系15个。心与脾的总体效应是正向的,为0.29697;心与肝的总体效应是正向的,为0.23836;脾与肝的总体效应是正向的,为0.23100;肺与肾的总体效应是正向的,为0.18366;脾与肾的总体效应是正向的,为0.17013。五行学说生克关系中,“火生土”、“金生水”、“木生火”关系得到验证。五脏之间的总体效应提示亚健康人群主要涉及心、脾、肝三脏功能相互失调。劳神过度,心血暗耗,血虚无以滋养于脾,影响到脾的健运,消化功能减退,致使血无生化之源,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因而出现面色无华、失眠、心悸、腹胀、便溏、食欲减退、头晕、眼花等症状。结论:本研究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亚健康人群所体现的中医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亚健康的五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脏之间以心脾、心肝、肝脾、肺肾、脾肾的联系最为紧密。另外,从方程的通径系数符号中可以看出,“火生土”、“金生水”、“木生火”三种五行关系得到了验证。分析结果一方面提示了五行学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五脏学说的联系性和整体观。本研究中的数据经统计分析后表明,五脏中的任意两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其中一脏生理功能的异常都会影响到其他脏。因此,从亚健康人群所体现的中医症状出发,构建五脏相关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修正,以期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干预和中药调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