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果枝及结果枝组是梨树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不同的结果枝条类型、果台副梢、结果枝组与梨树修剪密切相关,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十分欠缺。砀山酥梨和鸭梨是我国优良传统梨品种,近年来品质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以砀山酥梨和鸭梨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枝条类型、果台副梢、结果枝组分枝次数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旨在为我国传统梨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砀山酥梨不同类型枝条结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龄的砀山酥梨长、中、短果枝结果对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12年生(盛果初期)砀山酥梨短果枝果实单果重高于短果枝,短果枝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长果枝和中果枝高出2.9%和3.1%;但28年生(盛果期)砀山酥梨长果枝平均单果重显著比短果枝高出10.7%,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分别高4.5%和5.1%。12年生砀山酥梨长果枝的萼片宿存率显著比短果枝高出19.6%,但28年生长、中、短果枝果实萼片宿存率无显著差异。12年生砀山酥梨果实长果枝长、中、短果枝硬度、可滴定酸、石细胞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差异不大;但28年生梨果实短果枝的石细胞、硬度高于长果枝,进一步对其切片染色观察,发现短果枝果实的果心比长果枝果实的略大,短果枝果心周围的石细胞明显增多,呈放射状分布;这表明在树龄较大时应适当保留长果枝结果。2.研究砀山酥、鸭梨果台副梢长度和粗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鸭梨的果台副梢长度、粗度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不同果台副梢之间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差异不显著。砀山酥梨不同长度果台副梢多在20-50cm之间。随着果台副梢长度增加,果实增大,>60cm组比10-20cm组果实的单果重高出52.6%;砀山酥梨果台副梢粗度集中在3.1-4.5mmm之间,果台副梢>5mm时果实单果重明显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明显提高。鸭梨56.1%的果台副梢长度在1cm以下,随着果台副梢长度的增加,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增加,果台副梢>10cm的单果重比<1cm的增加37.7%、12.4%;鸭梨果台副梢粗度多在3-5mm之间,随着果台副梢粗度增加,单果重增加,果台副梢粗度>6mm的单果重比<3mm的增加32.1%;可溶性固形物以5.1-6cm组最高,比<3mm组高14.5%;石细胞含量以果台副梢<3mm的最高。砀山酥梨生产优质大果的指标以果台副梢长度>50cm、果台副梢粗度>4.5mm为宜;鸭梨生产优质大果的指标以果台副梢长度>10cm、果台副梢粗度应>5mm为宜。3.研究砀山酥、鸭梨不同结果枝组分枝次数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结果枝组的分枝次数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4549,r=-0.3414),鸭梨结果枝组的分枝次数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4469),但与果实单果重之间没有相关性。砀山酥梨结果枝组以1-2次分枝的结果枝组果实最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最高。>8次与1-2次分枝的相比,单果重下降了97.5%,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下降了11.6%和14.7%。鸭梨结果枝组的不同分级次数不同,其单果重相差不大;可溶性固形物随着分枝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2次与3-4次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比>8次的增加了10.3%;砀山酥和鸭梨果实石细胞含量均随着分枝次数增加而增加,硬度和可滴定酸差异不显著。因此,砀山酥梨优质大果指标以结果枝组应不超过6次为宜,以1-2次为最佳;鸭梨优质大果指标以结果枝组分枝次数不超过8次为宜,以1-4次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