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耳针作为治疗手段,观察刺激迷走神经耳支(ABVN)对抑郁症患者症状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案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方法:本研究中的53例抑郁症患者均来自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根据入组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耳针+药物组(针药组)30例和药物组(对照组)23例,治疗周期均为2周。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SSRIs和SNRIs)及安定类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针药组采用毫针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分布区,每次留针4小时,每日一次,每周五次。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病情并采集静脉血,记录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血液炎性因子(CRP、IL-1、IL-6和TNF-α)水平,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和指标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针药组的愈显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抑郁症状:针药组治疗前后显著改善了 HAMD总分和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体重和阻滞四项因子分(P<0.01);与药物组相比,针药组对HAMD总分和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两项因子分的改善效果显著(P<0.01);(3)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1、IL-6和TNF-α的水平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4)抑郁症病情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相关性:IL-6变化率与HAMD总分减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中等相关性(P<0.01),其中,与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三项因子分的减分率间存在中等相关性(P<0.05);TNF-α变化率与HAMD总分减分率强相关(P<0.01),其中,与焦虑/躯体化、阻滞两项因子分的减分率强相关(P<0.01),与体重、睡眠障碍两项因子分的减分率间存在显著中等相关性(P<0.01)。结论:(1)针刺ABVN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在2周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2)单一用药和加用ABVN针刺治疗在2周内均降低了抑郁症患者HAMD总分和除认知外的4项因子分;而针刺ABVN结合药物治疗对HAMD总分和焦虑/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2项因子分的的改善优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3)血清IL-6和TNF-α水平与抑郁症病情呈正相关性,尤其与焦虑/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方面的症状相关。(4)无论是单一用药还是加用ABVN针刺治疗2周后,抑郁症患者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