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人口的增加较大冲击了城市原有的空间结构,使城市出现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污染等各类“城市病”,这些问题已成为目前许多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空间的科学配置和人口集聚规模的合理控制是缓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起重要作用,不但可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而且可以提高环境质量,对城市环境的恶化起到缓解作用。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景观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城市绿地所产生的效益功能空间、人类活动强度空间的可视化,并分析其空间布局上的相关性,为治理和规划城市绿地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城市生态系统空间范围识别。通过增强型不透水面指数ENDISI在反射率影像基础上计算各像元的不透水系数,根据自然间断点二值化城市区域为透水面和不透水面,这里将城市不透水面区域作为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域。并以此区域为基础收集和处理其他相关数据。 (2)城市绿地功能的空间可视化。以18级Google影像为数据源,并测试和选择最佳可见光植被指数,以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方法,借助ESP工具对影像进行最佳尺度的分割,使用eCognition对绿地进行高精度的提取,并通过ArcPy等工具分块计算研究区内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供给强度,并综合制图。 (3)基于POI数据反映人类活动强度。POI数据具有较强的开源性,且含有丰富的人类经济活动专题信息。通过对Python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各类POI进行核密度分析,以各类POI密度的加权叠加作为人类活动强度的标志。 (4)不同绿地功能与人类活动的空间相关特征分析。绿地功能按服务类型的分类,对生态服务数据与人类活动强度数据进行相同空间尺度的格网化,将双变量全局Moran'Ⅰ统计值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数(LISA)作为指标,基于GeoDa软件平台,提取绿地功能与人类活动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成都市城市绿地功能中气候调节服务与人类活动强度成正相关,呈现出集聚分布趋势,而生物栖息地服务与人类活动在空间分布生呈离散分布。 本文的成果为分析城市绿地与人类活动空间相关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用于研究城市绿地提供的服务作用于人类活动区域的规律,也可以据此对城市绿地类型及作用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判断,进而实现对城市绿地与人口空间平衡的科学调控,为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和治理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