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分析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肾脏损害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的关注点主要在根据血清肌酐计算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但影响血清肌酐水平的因素较多,且肾脏有强大的储备功能,所以其反应肾脏功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有限,不能反映早期肾脏损害。且该指标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而众多的研究提示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引起肾小管损害。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的CHB患者的肾脏早期损害情况(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年龄大于18岁且使用口服NAs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慢乙肝患者的肾脏损伤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在门诊系统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肝功、乙肝两对半、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方案及时间、肾功及肾脏病早期损伤指标等。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共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578例,剔除资料不全的病例后共309例,其中女性92人(29.8%),男性217人(70.2%);年龄最小21岁,最大76岁,中位年龄45岁。65人(21.0%)并发肝硬化,9人(2.9%)并发慢性肾病(CKD)。抗病毒药物选择:目前使用恩替卡韦(ETV)113人(36.6%);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二吡呋酯(TDF)73人(23.6%);阿德福韦酯(ADV)68人(22.0%);拉米夫定(LAM)6人;替比夫定(LdT)2人;47人(15.2%)使用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26 人(8.4%)为 ADV+LAM,16 人(5.2%)为 ETV+ADV,5 人(1.6%)为 ETV+TDF。(2)肾功能检测结果:eGFR≥90ml·min-1.1.73-2者 237 人(76.7%),eGFR 在 60~90ml.min-1·1.73-2 的 65 人(21.0%),GFR<60 ml·min-1·1.73-2的有7人(2.3%)。通过单变量与多变量分析发现年龄(OR=1.068)、肝硬化(OR=1.971)是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仅使用ETV的患者,eGFR下降者占15.7%,核苷酸类似物组(ADV或TDF)下降者为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肾脏损伤指标检测结果:①肾小球损伤标记物:尿微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G(IgG)升高的人数分别为83人(26.9%),45人(14.6%),24人(7.8%)。上述三个指标任一项或一项以上升高视为肾小球损伤指标异常,共90人(29.1%)。肝硬化(OR=4.085)是该指标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肾小管损伤标记物:尿α1微球蛋白(α1-MG)升高者173人(56.0%)。年龄(OR=1.027)、性别(OR=3.876)、抗病毒时间(OR=1.117)是其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球管指标同时异常:肾小球损伤指标(至少一个)与尿α1微球蛋白同时异常,共有71人(23.0%)。④尿肾脏病早期损伤指标异常:肾小球及肾小管标记物任意一项及以上升高,共188人(60.8%)。⑤使用ETV及核苷酸类似物(TDF及ADV)患者早期肾损比较:仅用ETV的病人中肾小球损伤指标异常者占36.0%,而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病人该指标异常者为25.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使用ETV的病人中肾小管损伤指标异常者占50.6%,而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者占61.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eGFR水平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指标情况:在eGFR>90、60~90、<60 ml·min-1·1.73-2三组患者中: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比例逐渐升高,球管同时异常的比例也逐渐上升。结论:(1)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可能存在肾脏损伤,尤其是高龄、男性、合并肝硬化及抗病毒时间较长的人群更需要关注。(2)对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除监测eGFR外,还需关注患者肾早期损伤情况,尤其是肾小管损伤指标。(3)除了核苷酸类似物(TDF及ADV)有肾脏损害,ETV可能会引起肾损,同样需要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漏诊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用于预测单个患者在单次结肠镜检查后发生结直肠息肉漏诊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检索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个月内行两次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训练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使用Lasso回归筛选危险因素,作为Logistic回归的双重验证;通过R软件建立预
学位
目的:探讨早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early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early-TIPS)治疗老年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因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行early-TI
学位
目的:分析结直肠平坦型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探讨平坦型腺瘤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提高结直肠平坦型腺瘤的检出率,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7月至2020年1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内镜资料。以单个腺瘤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腺瘤形态,将腺瘤分为平坦型腺瘤和隆起型腺瘤;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平坦型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单个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
学位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预防治疗与出血时行EVL治疗的差异,为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食管静脉曲张行EVL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432例(预防行EVL组202例、出血行EVL组230例)。评价指标包括术前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腹水程度、肝
学位
目的:系统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泮托拉唑药代动力学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疗效的影响,为其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WanFang及VIP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泮托拉唑代谢及根除HP疗效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
学位
目的:探讨脑部神经递质功率、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因素对FD患者转归的影响,并随访比较GAD-7和GAD-2评估焦虑的有效性。方法:收集符合罗马Ⅳ标准确诊的362例FD患者,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前后均需要评估病情变化情况,完成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度量表(DSS)、躯体化症状群量表(改编的PHQ-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GAD-2)、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以及尼平消化不良
学位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特征及组成差异,并探寻其与临床参数的关联性。方法:对符合诊断的住院病人,采取严格地纳入及排除标准,分别收集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16例和健康人群对照者19例的新鲜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特征和结构组成差异,并运用Pearson法分析两组间的显著差异菌属与临床基线资料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参与者的临床基线
学位
目的探讨短程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pre-liver failure,HBV pre-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90天预后因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检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痰液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血清PCT、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s percentage,NEUT%)对比分析其对于成人细菌性CAP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痰液PCT与血清
学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iRNA-146a的表达特点;探讨慢阻肺患者miRNA-146a的表达与炎症因子IL-6、IL-8、TNF-α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影响慢阻肺患者miRNA-146a表达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慢阻肺患者50例及配对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采集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健康受试者外周全血及血清,所有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定;慢阻肺患者进行圣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