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为了更好的应对不确定性的经济市场,组织期望使用更少的人力工作更长的时间,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这也进一步引发了近年来的“996”、“007”等工作制。此外,由于信息时代的技术便利,远程办公、家庭办公的形式十分普遍,员工不仅需要在工作场所频繁加班,下班后也会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工作问题,不得不牺牲部分个人时间用来工作。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企业面临着快速发展和道德伦理的困境,使得急功近利、道德沦丧的新闻屡见不鲜,而个体的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当前时间匮乏的大环境之下,本研究尝试探讨时间贫困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时间贫困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外对时间贫困导致缺乏远见的非理性决策的不良后果,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国内将时间贫困作为一种资源稀缺的研究还处于对西方结论的验证上。如果能将其成果应用到组织工作场所当中,或许可以从另一种视角来解释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员工非伦理行为不仅会损害组织声誉、业绩,甚至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从实证角度探讨时间贫困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高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因此,本研究基于稀缺假说的观点,探讨了中国组织情境下时间贫困对员工工作中非伦理行为的影响,自我损耗及长期结果考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研究共收集了241名来自各类型企业组织员工的数据。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贫困对员工工作中的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时间贫困通过自我损耗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员工工作中非伦理行为;(3)长期结果考量对自我损耗与非伦理行为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员工的长期结果考量倾向越高,自我损耗对其非伦理行为的消极影响越弱。研究结果为组织减少员工由时间贫困增加的非伦理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解决思路。
通过对时间贫困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外对时间贫困导致缺乏远见的非理性决策的不良后果,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国内将时间贫困作为一种资源稀缺的研究还处于对西方结论的验证上。如果能将其成果应用到组织工作场所当中,或许可以从另一种视角来解释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员工非伦理行为不仅会损害组织声誉、业绩,甚至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从实证角度探讨时间贫困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高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因此,本研究基于稀缺假说的观点,探讨了中国组织情境下时间贫困对员工工作中非伦理行为的影响,自我损耗及长期结果考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研究共收集了241名来自各类型企业组织员工的数据。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贫困对员工工作中的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时间贫困通过自我损耗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员工工作中非伦理行为;(3)长期结果考量对自我损耗与非伦理行为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员工的长期结果考量倾向越高,自我损耗对其非伦理行为的消极影响越弱。研究结果为组织减少员工由时间贫困增加的非伦理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