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惯用语和身体词汇是易被民族的特征和文化所影响的语言表现形式。人类不分种族,国家,都具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同一部位在生理上具有相同的功能。人体词汇及其惯用语在中日语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用语和身体词汇是易被民族的特征和文化所影响的语言表现形式。人类不分种族,国家,都具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同一部位在生理上具有相同的功能。人体词汇及其惯用语在中日语中大量存在。其中,有关“手”的惯用语在人体词汇惯用语中,数量比重较大。虽然手是人类共同的身体器官,在汉语和日语中语义的基本语义相同,但从语义派生的程度上来看却大不相同。本文以汉语和日语中与人体“手”相关的惯用语为对象,通过对比研究他们之间的异同,并探求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和心理差异。本文主要以常用的与“手”有关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在明确了选题理由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并总结了有关手的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本论文进行了定位。本论文以与“手”相关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惯用句内部意义的机能进行考察。第二章首先从分析“手”在中日语言中所表达的意义入手。以对比的方法,将两种语言中与“手”有关的惯用句在概念,感情色彩方面上进行分类。得出中日语言中与“手”有关的惯用句的异同点。第三章沿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换喻的观点,分析了与“手”的基本义有关的惯用句的惯用意义是怎样由其构成要素扩张而来的,并把它分为基于隐喻的惯用句,基于换喻的惯用句,基于比喻的融合的惯用句等三类进行对照研究。从结论上来说,中日“手”的惯用句基于隐喻,尤其是基于性质的隐喻的惯用句要比其它的多。第四章从汉语和日语中与人体“手”相关的惯用语的表达方式为出发点,探求汉语和日语中与人体“手”相关的惯用语的构成原因,及其背后的中日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差异。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通过以上的分析对照,中日有关“手”的惯用句的异同点并加以总结。另外,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介绍了情景感知在移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用户情景感知是移动图书馆发展新方向的内外原因,并提出了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设想。
介绍金隆公司铜烟气制酸装置净化工序的工艺流程、动力洗涤器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强调操作管理的重要性。多年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动力波洗涤器具有极强的烟气净化能力,可适应烟
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等新兴市场中广泛存在,它们往往规模甚巨,同时在不同的产品市场进行着广泛的多元化经营。为什么这些家族企业能够不断地实现成长,在一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构图是画家的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理性的建构行为。构图是画家通过理性地、有意识地对画家所选取的对象进行组织安排,使之达到能够明确表达画家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
磁村花鼓诞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起源于清同治12年(1873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磁村花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当地民俗民风的养
以美国种质资源库(NPGS)提供的541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为基础,经过连续3年裂荚率评价,共筛选出高、中、低裂荚种质33份。以这33份箭筈豌豆种质作为本研究的试验材料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城市为例,按照“文献综述——基础理论研究——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实证分析——结果分析——相关对策”的总体框架和逻辑顺
消费税作为国家的一个税收政策工具,其开征意图,就是期望通过调节人们的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源分配或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
BTDA-TDI/MDI三元共聚聚酰亚胺由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二异氰酸二苯甲烷酯(MDI)和二异氰酸甲苯酯(TDI)三种单体共缩聚而得。80年代中期,奥地利的Lenzing AG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