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与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城镇化建设建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而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载体,二者是一对关联密切的耦合共生体。渝东南地区地处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条件,以及日趋完善的对外交通条件,开启了旅游业与城镇化相结合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探讨渝东南地区一区五县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及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对前人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协调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从重庆市统计年鉴、渝东南地区各区县统计年鉴、渝东南地区各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中搜集数据,进而对渝东南一区五县2006-2015年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过程进行评价研究,对其评价结果从时间序列、空间差异、类型判别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造成各区县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程度的成因。最后,结合前面分析和渝东南各区县实际,提出提高渝东南地区及各区县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渝东南一区五县2006-2015年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利用综合指标法,在前人研究和二手资料全面搜集基础上,建立两大系统的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用线性加权法确定渝东南一区五县旅游业与城镇化各自的发展水平,并对各区县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状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渝东南一区五县2006年到2015年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研究。本论文引用了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和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来构建渝东南一区五县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系统。在对渝东南一区五县旅游业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求得渝东南一区五县2006年到2015年的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评价分值,并就渝东南一区五县的耦合协调度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渝东南一区五县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时间序列来看,2006年到2015年渝东南一区五县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情况得到显著提高。从空间分布来看,2006年至2015年间,渝东南一区五县的耦合协调状况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截至2015年,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渝东南地区前列的是武隆县,其次是酉阳县、黔江区、彭水县、石柱县、秀山县。从类型判别来看,黔江区、石柱县、彭水县、秀山县在2006-2015年间都属于旅游业滞后于城镇化型;武隆县在2006-2008年为旅游业滞后于城镇化型,2009-2015年属于城镇化滞后于旅游业型;彭水县在2006-2014年属于旅游业滞后于城镇化型,2015年属于城镇化滞后于旅游业型;酉阳县在2006-2011年属于旅游业滞后于城镇化型,在2012-2015年属于城镇化滞后于旅游业型。根据前面的分析,从区域总体与各区县两个角度提出了促进渝东南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从渝东南地区总体来讲,主要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树立耦合协调发展理念、加强协调发展规划、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旅游+”战略、完善保障体系。鉴于渝东南地区各区县内部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渝东南一区五县各自的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状况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各区县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