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历史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选择本研究的缘由和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研究动向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作出界定。 第二部分,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分析。为方便分析,本研究把高师课程设置经历的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1、清末民初的“仿日”阶段;2、1922-1949年的“仿美”阶段;3、建国初期的“仿苏”阶段;4、改革开放后的综合改革阶段。对每个阶段的高师课程设置背景和特点分别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对百年来我国高师课程设置上呈现的特点进行总结。百年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总的来说表现出:一贯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课程类别单一,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教育类课程比重较小,公共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覆盖领域有限,教育实习时数呈“钟摆”状态、实习内容日益丰富等特点。 第四部分对百年来高师课程设置中所遇到的问题,如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课程的科学主义倾向问题、课程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课程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对于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一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将其职业生涯的成长脉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主要从职业初期的迷惘、不断飞跃的成长以及成熟后的独具魅力三个阶段,对研究
和谐教育要求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师要率先垂范,尊重学生,并挖掘教材中的礼仪素材,变书本知识为解决礼仪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礼仪熏陶,引导学生制定礼
期刊
灵活性归纳是对变化的问题或然性推论的适应,是对灵活性和归纳能力的探究。比如,在幼儿的教育中,教师经常会要求儿童根据不同的规则进行分类。例如,首先要求儿童依据物体功能来分
本文以中国历来的体育解说员能力、体育解说员能力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我国体育解说员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