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坳陷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致密一常规砂岩储层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和四川盆地中浅层天然气重点开发层位。什邡一德阳~广金地区位于川西坳陷中段北部斜坡带上,是川西地区上侏罗统油气开发及下一步勘探部署的重点层段。该区普遍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特别是强烈的胶结作用严重破坏储层物性,造成储层近致密一致密的特点。因此,本论文针对储集层致密化的特点,以沉积学、沉积岩石学、沉积相、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研究区丰富的物性、薄片、岩心、测井、试气资料对控制该区优势沉积相带展布、优势成岩带展布、优势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有利区分布。
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储集层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蓬一段主体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局部为前三角洲亚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流河道砂厚小,但叠置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JR2、JP43砂组中;蓬二段、蓬三段、蓬四段均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其中蓬二段、蓬四段为远岸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厚,主要分布在JP13、JP15、JP17、JP18、JP19砂组中,蓬三段为近岸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大,叠置程度也较高,主要分布在JP23、JP25砂组中。蓬莱镇组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沉积,砂岩纵向多层叠置、平面连续分布,储层物性条件良好,具备良好的沉积相带。
研究区蓬莱镇组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蓬一段以粉砂岩为主,蓬二段、蓬三段、蓬四段岩性以细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在相对较强水动力条件下分选较好;研究区储层埋深普遍在1500-1800m,颗粒问以线接触为主,压实程度中等一强。
研究区地层整体处于中成岩A阶段,经历了较长的胶结作用;研究区主要以孔隙胶结为主,发育泥质、硅质、碳酸盐胶结类型,其中早期泥质胶结以片状、丝状自生伊利石及“蜂窝状”伊蒙混层为主,硅质胶结以自生石英产出及石英次生加大为主,早期碳酸盐胶结以方解石胶结为主,晚期碳酸盐胶结以含铁方解石胶结为主;研究区储集层在经历了复杂的胶结作用后,储集层孔隙性,渗透性降低,储集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喉道及微喉道为主。
通过成岩相测井分析,建立全区非取心井测井成岩相分析,运用地质建模手段,分析研究区优势成岩相带展布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溶蚀孔隙成岩相、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及致密压实成岩相,其中主力产层储层成岩相总体为溶蚀孔隙成岩相、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致密压实成岩相储层产能很差,基本不能形成工业气藏。
通过对沉积、成岩不同因素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分析发现:优势沉积相带是良好储层物性发育的基础,有利成岩相带是良好储层物性发育的关键,但对于有利区预测还需要考虑气藏成藏特征及其有利地质因素。研究区区什邡一德阳一广金地区总体上构造较为单一,整体呈北东高、西南低的凹陷、斜坡构造,构造埋深落差近1000米,在研究区西南部的马井地区烃源断层及浅层次级断层及裂缝系统发育,烃源充足,较大的源储压差导致天然气可以运移进入储渗性相对较差储层,从蓬一段到蓬四段均能成藏。什邡地区尽管烃源断层欠发育,但其相对马井烃源断层,在主要成藏期和现今均位于构造较高位置;德阳、广金地区主要在研究区边部靠近断裂带及优势沉积相带部位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根据研究区“三元”控藏特点,结合优势沉积相带、成岩相带等综合评价,确定研究区有利区在蓬一段、蓬二段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靠近马井区块附近及什邡地区内部高构造部位,在蓬三段、蓬四段主要分布在马井区块及研究区北东部德阳区块及广金区块。
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储集层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蓬一段主体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局部为前三角洲亚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流河道砂厚小,但叠置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JR2、JP43砂组中;蓬二段、蓬三段、蓬四段均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其中蓬二段、蓬四段为远岸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厚,主要分布在JP13、JP15、JP17、JP18、JP19砂组中,蓬三段为近岸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大,叠置程度也较高,主要分布在JP23、JP25砂组中。蓬莱镇组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沉积,砂岩纵向多层叠置、平面连续分布,储层物性条件良好,具备良好的沉积相带。
研究区蓬莱镇组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蓬一段以粉砂岩为主,蓬二段、蓬三段、蓬四段岩性以细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在相对较强水动力条件下分选较好;研究区储层埋深普遍在1500-1800m,颗粒问以线接触为主,压实程度中等一强。
研究区地层整体处于中成岩A阶段,经历了较长的胶结作用;研究区主要以孔隙胶结为主,发育泥质、硅质、碳酸盐胶结类型,其中早期泥质胶结以片状、丝状自生伊利石及“蜂窝状”伊蒙混层为主,硅质胶结以自生石英产出及石英次生加大为主,早期碳酸盐胶结以方解石胶结为主,晚期碳酸盐胶结以含铁方解石胶结为主;研究区储集层在经历了复杂的胶结作用后,储集层孔隙性,渗透性降低,储集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喉道及微喉道为主。
通过成岩相测井分析,建立全区非取心井测井成岩相分析,运用地质建模手段,分析研究区优势成岩相带展布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溶蚀孔隙成岩相、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及致密压实成岩相,其中主力产层储层成岩相总体为溶蚀孔隙成岩相、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致密压实成岩相储层产能很差,基本不能形成工业气藏。
通过对沉积、成岩不同因素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分析发现:优势沉积相带是良好储层物性发育的基础,有利成岩相带是良好储层物性发育的关键,但对于有利区预测还需要考虑气藏成藏特征及其有利地质因素。研究区区什邡一德阳一广金地区总体上构造较为单一,整体呈北东高、西南低的凹陷、斜坡构造,构造埋深落差近1000米,在研究区西南部的马井地区烃源断层及浅层次级断层及裂缝系统发育,烃源充足,较大的源储压差导致天然气可以运移进入储渗性相对较差储层,从蓬一段到蓬四段均能成藏。什邡地区尽管烃源断层欠发育,但其相对马井烃源断层,在主要成藏期和现今均位于构造较高位置;德阳、广金地区主要在研究区边部靠近断裂带及优势沉积相带部位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根据研究区“三元”控藏特点,结合优势沉积相带、成岩相带等综合评价,确定研究区有利区在蓬一段、蓬二段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靠近马井区块附近及什邡地区内部高构造部位,在蓬三段、蓬四段主要分布在马井区块及研究区北东部德阳区块及广金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