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都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反映出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都城址的变迁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素发展轨迹共同作用的集中体现。渤海国存国229年,传国十五世,疆域不断发生变化,在此期间曾四易都城,渤海国都城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城市建设的杰作,在都城址的规划设计上,融合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思想,规划建设反映了中国传统营国制度的精华与成就。本论文以渤海国都城址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地理学、风景园林学、城市形态学、文化生态学、空间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理论为基础,利用史料分析法全面搜集整理有关渤海国都城址迁移所涉及的史学资料,从而构建、勾画出渤海国都城演变所涉及的历史脉络,厘清渤海国都城变迁的始末。基于历史地理学理论对渤海国都城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政治方面受到帝王统治思想与意识的影响;在自然地理方面,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候、交通条件的影响;在经济方面,受到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法验证渤海国都城址与周边古城址在选址上存在的相关性,并揭示古城址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以都城址为核心的聚集分布,渤海国都城的选址具有优越性与代表性。运用形态分析法分别对渤海国各历史时期都城址的空间形态进行动态的分析,从而梳理出初创→修整→定型→鼎盛四个重要阶段,分析各阶段渤海国都城址空间形态演变的具体特征,最终形成鼎盛时期街道系统有序、里坊空间封闭、园林布局特色、城防体系完善的渤海国都城址。通过对渤海国都城内部空间形态特征的具体研究,找寻出空间演变的规律及轨迹,总结都城址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动因。渤海国都城址的空间发展演变具有连续性,演变轨迹主要包括空间形态架、核、轴、群四个要素的特征演变,渤海国空间演变轨迹具有整体性、阶段性与社会性特征。都城址的空间形态演变主要是受到政治、文化、社会、经济与自然的五方面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渤海国都城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遗产价值和一定的文化经济价值,可以进一步印证渤海国都城址在我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渤海国的都城规划思想对现代的城市设计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