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心肌肌节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全球人群的疾病发生率可高至1/500。临床上根据疾病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HCM分为两种常见的类型,即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其中伴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的肥厚型心肌病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有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形成的固定性狭窄,造成左室流出道阻塞(占患者高达70%),从而导致心力衰竭伴呼吸困难,胸痛,心房纤颤和猝死。因此,大多数治疗策略旨在扩大LVOT并减轻L VOT阻塞。对于耐药性、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患者,考虑到室间隔酒精消融术的风险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带来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等情况,需要开发尝试新型微创方法。Liwen liu等开创了新的治疗方式即“Liwen术式”经皮室间隔心肌内射频消融术及经皮室间隔心肌内激光消融术,前者已应用于临床初试验,效果显著;后者尚处于动物实验的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将参考liu团队的两种微创消融方法并调整为适合实验犬的条件,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的经皮心肌室间隔消融术(激光消融、射频消融)的差异性,为临床进一步开展微创消融术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比较经皮室间隔心肌内激光消融术及射频消融术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以更好地适应临床的需求。方法实验动物采用10只成年比格犬(均健康,雌雄不限)。按体重编号为1-10号,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射频组,每组各五只。对每只犬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分别消融。激光组采用激光消融法:其中基底段功率1W时间180s,中间段功率1W时间300s;射频组采用射频消融法:其中基底段功率15W时间45S,中间段功率25W时间45S。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1月行常规超声、心肌超声造影、血清学检查,术后1周、1月行心脏增强CT,术后1月处死所有实验犬,解剖实验犬心脏,评估消融灶范围。结果所有实验犬术后未出现明显的生活习惯改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室间隔穿孔、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等),心电图未出现明显变化。消融后两组实验犬超声参数变化趋势相同,两组实验犬LVOT内径术后即刻较术前均增宽,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术后1月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实验犬舒张期室间厚度术后即刻较术前增厚,术后1周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月较术前均变薄(P<0.05);两组实验犬术后EF值术后即刻较术前减低(P<0.01),术后1周、1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犬LVOT峰值梯度术后即刻较术前均降低(P<0.01),术后1周较术前增加(P<0.01),术后1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犬二尖瓣前向流速E/A值术后即刻、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犬组织多普勒频谱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E’/A’值术后即刻、消融后1周及1月较术前均减低(P<0.05)。两组实验犬室间隔的运动幅度(基底,中间段)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月较术前均减低(P<0.01),两组实验犬左室后壁的运动幅度(基底段,中间段)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月较术前均增加(P<0.05)。两组实验犬的心肌酶(CK、CK-MB、LDH)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实验犬激光及射频在消融术后1周及1月心脏增强CT消融灶范围:激光组消融部位体积1W300s均大于1W180s(P<0.05);射频组消融部位体积25W45s均大于15W45s(P<0.05);射频组消融部位体积均大于激光组(P<0.01)。实验犬心脏大体标本消融灶范围:激光组消融部位1W300s横径、长径及体积均大于1W180s(P<0.05);射频组消融部位25W45s较15W45s,仅体积增大(P<0.05);激光组消融灶的横径、长径及体积均小于射频组(P<0.01),而消融时间长于射频组(P<0.01)。结论1、激光及射频消融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对犬室间隔心肌造成不同程度毁损,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2、两种方法对比,激光组穿刺时间和消融时间长于射频组,但射频组比激光组消融范围更大,而激光组凝固性坏死范围更精确。3、二维超声在进针路径的选择、消融范围的实时监控、消融过程中室间隔以及心脏整体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具有重要的价值。4、心肌超声造影及增强CT在实时、便捷、客观地评价术后即刻、术后随访过程中消融范围及消融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