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拉米夫定或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临床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udy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单用拉米夫定(LAM)和联合个体化小剂量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两种疗法,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11例因慢性乙型肝炎而接受肝移植的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移植术前根据HBIG的可获得性非随机分为两组:32例患者在肝移植术后接受LAM(100mg/天)单药治疗(单用组);79例患者在肝移植术后接受LAM和个体化小剂量肌注HBIG联合治疗(联用组)。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如下:总体患者为32月(1~7年4月),单用LAM组为66月(1~7年4月),联用组为29月(1~4年9月)。随访中:单用组共有5例患者乙肝复发,其中3例发生YMDD变异,肝移植术后1、2、3年累积乙肝复发率和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10%、14.30%、17.90%和87.50%、84.40%、74.60%;联用组:共有2例患者乙肝复发,其中2例发生了YMDD变异,肝移植术后1、2、3年累积乙肝复发率和受者生存率分别为0.00%、1.80%、5.70%(P<0.01)和83.50%、80.90%、77.60%(P>0.05)。结论:个体化小剂量肌注HBIG联合LAM方案相比单用LAM方案,能更加显著降低CHB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风险,是预防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较好方案。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术后HBV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对我国该类感染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299例因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接受首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在肝移植术后:45例患者接受每天100mg的LAM单药预防策略(A组),153、58、43例患者分别接受小、中、大三种剂量的HBIG联合LAM(每天100mg)预防策略(B组,C组,D组)。结果:本研究总体随访时间为22.30±18.30月。总体患者肝移植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0%、67.00%、62.00%。随访中,共有20例患者发生肝移植术后HBV感染,其中8例与供体HBV感染有关,12例为乙肝复发(6例HBV-YMDD变异,4例HBV-S基因变异,4例治疗依从性下降)。A组和B组患者肝移植术后1、3、5累积乙肝复发率分别为3.00%、12.00%、28.00%和1.00%、3.00%、9.00%,C组和D组目前尚无患者乙肝复发(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HBV-YMDD变异、HBV-S基因变异、治疗依从性下降分别为乙肝复发强危险因素,而乙肝复发预防策略为保护因素。结论:采用HBIG与LAM联用预防策略,我国HBV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风险可控制在较低水平;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引起的HBV变异和治疗依从性下降是导致乙肝复发的主要原因;对HBV阳性供肝仅可在供肝极端缺乏而受体病情紧急时谨慎考虑使用。目的:通过对单中心7年来肝移植术后HBV感染状况和HBV-S基因变异的监测,旨在了解我国肝移植术后HBV-S基因变异的流行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299例因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接受首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在肝移植术后:45例患者接受每天100mg的LAM单药预防策略(A组),153、58、43例患者分别接受小、中、大三种剂量的HBIG联合LAM(每天100mg)预防策略(B组,C组,D组)。对于术后发生HBV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以PCR法扩增HBV-S基因片断后,应用Sanger酶学法进行S基因直接测序检测。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22.30±18.30月。共有20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了乙肝复发,其中10例扩增出了S基因片断,4例证实发生了HBV-S基因变异。经过与Genebank标准序列对照,HBV-S基因“a”决定簇序列点突变分别为编码126位密码子的ACT→ATT突变致Thr→Ile替换,编码第127位密码子的CCT→TCT突变致Pro→Ser替换,编码第133位密码子的ATG→TTG突变致Met→Leu替换,编码第145位密码子的GGA→GCA突变致Gly→Ala替换。HBV-S基因变异率如下:总体患者为1.34%(4/299),供肝HBsAg阳性患者为25.00%(2/8),乙肝复发患者为16.67%(2/12)。仅有1例患者HBV-S基因变异(Thr126Ile合并Gly145Ala)与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有关。结论:我国HBV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HBV感染患者HBV-S基因变异较常见且类型较多,部分类型的S基因变异与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有关,具体患者HBV-S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宜结合HBV血清学特征进行个体化评估。目的:本课题以我国单中心7年来12例乙肝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移植肝分子病理学特征结合相应临床表现的研究分析,旨在初步揭示我国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这12例乙肝复发患者的各时期肝穿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HBsAg和HBcAg免疫组化检查、HBV-DNA原位杂交以及Mallory三色染色检查,并将以上病理结果与相应患者肝移植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位乙肝复发时间为19.50月(6~3年10月)。在随访中,12例乙肝复发患者中有5例患者死亡,乙肝复发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80%和57.70%。在乙肝复发后早期,典型临床表现有:HBV活跃复制,肝功能轻到中度异常;典型病理学表现为:轻到中度病毒性肝炎。本研究共有4例乙肝复发患者,因乙肝复发后缺少有效抗病毒治疗而最终进展为淤胆硬化性肝炎,典型临床表现有:HBV活跃复制,进行性黄疸和肝功能恶化;典型病理学表现为: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内胆汁淤积,汇管区广泛纤维化、炎细胞浸润及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乙肝复发早期临床病理特征为轻到中度病毒性乙型肝炎,终末期为淤胆硬化性肝炎;若在乙肝复发早期患者获有效抗病毒治疗,肝炎可获逆转或延缓进展为预后很差的淤胆硬化性肝炎。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由于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疾患之一。小胶质细胞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胶质细胞是
在CorelDraw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工科专业具有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决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书本
在冠心痛患者中,准确判断心室壁活动异常区段的心肌存活,对冠状动脉再通术前适应证的合理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等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局部存活心肌的大量
肿瘤侵袭转移研究目前多聚焦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解析,而针对肿瘤细胞定植转移靶器官前,由原发瘤诱导靶器官"土壤"微环境改变形成"预转移龛"的关注和认
组蛋白作为核小体的基本组分,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必需的。此文总结了不同时期的染色质核小体所进行的组蛋白变体的组装,核小体的空间构象和稳定性的改变及对基因转录的激活
目的:(1)通过克隆 myogenin cDNA,构建 myogenin 克隆载体,构建 myogenin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肌细胞生成素转基因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提供物质基础。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又称胎盘蛋白-5(placental protein 5,PP-5)或基质相关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trix-associated serine protea
<正> 风险效益比(risk-benefit radio)是一个与药物使用及价值有关的名词,但要评估药物的风险-效益是很复杂的,因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效益仅限于少数适应证,对个体患者常只有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