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与外部融资环境——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与检验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企业融资制度经历着由计划经济融资制度向市场经济融资制度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受到了变迁的外部制度环境与治理机制的双重作用。由于制度性缺陷与治理机制的不健全,其融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呈现出不规范,甚至非理性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带来的后果是企业融资效率的低下与融资市场筹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这和我国目前资本稀缺的现状是不协调的。 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是企业的两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对于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的国家,企业以商业信用进行融资的情况更为突出,会更多的向供应商融资以缓解资金紧张。原因在于这类地区由于信息中介组织的缺乏,资金借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很高,提高了银行借贷融资成本,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则成为替代性选择。 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分析基础,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融资环境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贷款融资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并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和金融腐败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银行贷款融资方式成本高昂而导致企业更多选择商业信用融资,且商业信用对短期银行贷款融资的替代作用明显强于长期借款融资。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会根据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同而主动调节自身融资结构和融资比例,从而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
其他文献
从2000年联合国通过了《旅游卫星账户:推荐的方法与框架》开始,旅游卫星账户作为计量旅游业经济活动的新方法得到了国际上普遍的认可,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了构建旅游卫星账户
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拓展为“互联网+”时代,有力推动了业态的变革与发展,也为货运代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货运代理企业利用自身网络
知识产权保护是法学领域的司法实践难点和学术热点,目前法学研究停留在对已经发生的侵权违法现象进行防治的层面,具有滞后性。与法学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从经济学角度对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