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效应中单元结构边缘尖端特征依赖性的微纳光开关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e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SP)包含表面等离激元(SPPs)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由于其具有亚波长、场强局域化以及局部场增强特性,在纳米光子器件、光学成像以及光伏电池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众多研究工作先后展开,形成了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Plasmonics)。近年来,关于Plasmonics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亚波长金属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背后物理机制及其规律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器件的设计及构筑的应用研究。  本论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研究了不同单元结构的周期性圆尖端孔阵列金属薄膜微结构的增强光透射特性,进一步揭示了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单元结构边缘尖端分布特征依赖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光开关,拓展了亚波长金属结构在通信及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主要内容如下:  (1)阐述了表面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和增强光透射现象(EOT),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开关和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电磁波在金属中传播的模型及FDTD方法。  (2)采用3D-FDTD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单元结构的周期性圆尖端孔阵列金属薄膜微结构的增强光透射过程,研究了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对单元结构边缘尖端分布特征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单元结构边缘尖端分布特征的变化主要会引起圆尖端孔阵列中边缘尖端上的LSP共振改变,从而对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产生影响;在不同方向改变边缘尖端分布对光透射特性的影响不同;在保持边缘尖端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边缘尖端分布从而改变发生LSP共振的边缘尖端数量,进而改变圆尖端孔阵列的光透射特性。  (3)提出了一种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光开关。首先根据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单元结构边缘尖端分布特征依赖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周期性圆四尖端孔阵列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光开关。然后使用3D-FDTD方法数值验证了设计,并系统地研究了单元结构参数对光透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参数有效调控光开关的性能。同时该开关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无泵浦光干扰等优点。
其他文献
10月30日是第一批创业板企业在深交所挂牌的日子,这离我第一次被深交所派驻到上海做华东地区的工作,已经11个年头。在此期间,我接触了很多的中小企业,怎样与资本市场对接,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各种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转变思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
本文研制了一种高稳定性热电半导体制冷温度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lattice的ispPAC20芯片内置的PID控制器来控制TEC的致冷电流,实验得到的短期温度稳定值高达0.018℃;对时分复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语音作为人类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通信系统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语音编码速率和合成语音质量这对矛盾的存在,在对编码速率要求比较严格的应用
Ca2SnO4具有特殊晶体结构,这使得其它离子更容易进入其晶格,并能够产生深度适当的某种陷阱来存储激发能,而且其中的(SnO4)4-离子团具有光学惰性,使得Ca2SnO4成为了基质材料的不二之选。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红色发光材料,Eu~(3+)离子掺杂Ca2SnO4合成的发光材料在紫外激发下会表现出较好的发光和余辉性能,并且其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高、色纯度高、安全环保无辐射且晶体结构稳定,在界面显示
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半导体纳米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背景、现状,概述了半导体纳米粒子共振非线性和非共振非线性光学性质,并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而探索提高纳米微粒三阶极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isoform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参与气体型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的合成,在神经发育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通过免疫组织
第一部分 LOX-1在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炎症及神经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机体的免疫应答是一把“双刃剑”,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介导的神经炎症参与众多中枢神经系统(CNS)病理进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非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的目的。
本论文从理论上对增益开关型紫翠宝石激光器进行分析,并从速率方程出发对时间特性进行了计算。 首先详细的介绍了增益开关理论。 其次对增益开关型紫翠宝石激光器的一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