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任何一个经济社会进程能够像城市化一样创造出如此多的机会,不论是对产业的发展还是就业的促进,城市化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继工业化之后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引擎驱动的新成长阶段。随着区域性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新一轮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信息、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产业间不断流动、集中和分配。城市的发展已经超越自身界限,涉及地理空间、经济空间和行为主体等多个层面。不同属性和层次的主体(产业、企业和城市等)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迥异,并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得不同属性主体在层内和层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在此背景下,厘清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要素主体关系以及识别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主体及其关联组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城市群为基础发展城市化既是提升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城市经济发展问题涵盖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不同属性和层次的经济主体及其关系结构,可视为以产业关联为基础的企业和城市等多属性、多层次主体间的关系整合问题。其中,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是企业业务交流和城市经贸往来的内在基础;企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产业组织网络的高级细分形态,依赖产业空间集聚的同时也对城市经济产生动态影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实现;城市承载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具体反映着贸易与合作的效率与效能,是产业关联和企业发展的最终体现。城市内、外要素主体的关联强度和结构表征着资源要素整合和劳动地域分工程度,关键要素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功能支撑作用影响着城市化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推进城市化发展,制定城市化战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群内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及其层内和层间关联结构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基于城市群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发展的研究中必须要开启新的视角,关注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影响因素、内在机制以及结构演进趋势。本文对城市群经济系统内的各层次要素主体归纳在一个框架下进行整合,在综合考虑城市间的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和企业业务往来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采用超网络思想研究城市化发展问题。超网络存在于由很多单一网络相交织形成的现实系统之中,其可更全面描述复杂系统,逐步成为研究现实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本文引入超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城市群经济系统构建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并从关联结构视角刻画和描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层次主体的层内、层间交互关系,这对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完成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多属性要素主体关联对城市化发展影响的内涵和机理,构建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城市群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群内的产业、企业和城市及其关联结构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群内要素主体关联的本质是在产业和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合作网络,核心是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基础是地区产业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本文第3章在分析城市群内要素主体及其关系对城市化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产业、企业和城市关联网络,并根据其内在的属性和逻辑关系,基于超网络理论耦合三层要素主体关联构建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
(2)设计城市化发展超网络的层内和层间结构度量指标。经济含义清晰且可操作的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的构建,不仅需要明确的应用目标和合理的描述工具,也包括指标设计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从多个维度分析揭示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内部及其间的关联结构,测度城市群内单层次和多层次要素关联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如基于子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度、点介中心性和边介中心性)可以从层内关联的视角识别层内关键节点和连边,基于子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基础关联结构、核关联结构和循环关联结构)可以识别单层网络中的关键支撑结构,基于超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超度和强度中心性)可以从层间关联的视角,识别层间交互的关键节点,基于超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超边度、超边相似度和超边距离)可以识别系统中影响力最强的产业、企业和城市组合。这些主体关联的结构特征可以为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定量依据。
(3)对影响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省内、外要素及其关联结构进行应用研究。山东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城市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省内要素主体的协同,也离不开省外要素主体支撑,因此,通过构建山东省自身以及分别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要素关联的城市化发展超网络,分析要素主体间的关系及结构,找出支撑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省内、外关键产业、企业和城市及其组合。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山东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验证了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和指标计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具有如下创新点:(1)从产业、企业和城市关联视角分析城市化发展问题。文中研究了城市群内的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不同属性主体的层内和层间关联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首先,明确了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的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要素主体关联从单属性、单层次主体关联扩展到多属性、多层次主体间的关联。进而,基于要素关联关系定义城市化发展的内涵为:通过城市群经济系统内多属性、多层次要素主体的有序关联运动促使其在子系统层内和层间形成有序的关联和集聚,并找出子系统层内和层间的关键节点和结构,发挥其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城市群经济的多层次、多方面的互惠共赢和经济结构优化,最终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2)将超网络的思想融入城市化发展模型构建中。超网络为研究社会经济生活中包含多属性、多目标、跨层级等特征的主体关联结构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基于超网络理论抽象城市群经济系统,将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不同属性的要素主体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中进行分析,构建了包含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主体、反映城市化过程中的单层次内和跨层次间的要素主体关联超网络模型。并以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超网络为例进行应用研究,进而为识别山东城市化发展中的关键产业、核心企业和重要城市,并确定辐射力广、支撑性强的产业、企业和城市组合提供了模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设计了经济含义清晰且可操作的层内和层间结构度量指标。文中从多个维度分析揭示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内部及其间的关联特征,找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主体及其关联结构。具体指标包括基于子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度、点介中心性和边介中心性)、基于子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基础关联结构、核关联结构和循环关联结构)、基于超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超度和强度中心性)以及基于超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超边度、超边相似度和超边距离),文中并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超网络结构进行实例计算,找出了影响山东城市化发展的省内、省外关键要素主体及其关联组合。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化发展指标设计体系。
以城市群为基础发展城市化既是提升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城市经济发展问题涵盖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不同属性和层次的经济主体及其关系结构,可视为以产业关联为基础的企业和城市等多属性、多层次主体间的关系整合问题。其中,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是企业业务交流和城市经贸往来的内在基础;企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产业组织网络的高级细分形态,依赖产业空间集聚的同时也对城市经济产生动态影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实现;城市承载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具体反映着贸易与合作的效率与效能,是产业关联和企业发展的最终体现。城市内、外要素主体的关联强度和结构表征着资源要素整合和劳动地域分工程度,关键要素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功能支撑作用影响着城市化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推进城市化发展,制定城市化战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群内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及其层内和层间关联结构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基于城市群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发展的研究中必须要开启新的视角,关注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影响因素、内在机制以及结构演进趋势。本文对城市群经济系统内的各层次要素主体归纳在一个框架下进行整合,在综合考虑城市间的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和企业业务往来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采用超网络思想研究城市化发展问题。超网络存在于由很多单一网络相交织形成的现实系统之中,其可更全面描述复杂系统,逐步成为研究现实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本文引入超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城市群经济系统构建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并从关联结构视角刻画和描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层次主体的层内、层间交互关系,这对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完成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多属性要素主体关联对城市化发展影响的内涵和机理,构建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城市群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群内的产业、企业和城市及其关联结构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群内要素主体关联的本质是在产业和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合作网络,核心是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基础是地区产业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本文第3章在分析城市群内要素主体及其关系对城市化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产业、企业和城市关联网络,并根据其内在的属性和逻辑关系,基于超网络理论耦合三层要素主体关联构建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
(2)设计城市化发展超网络的层内和层间结构度量指标。经济含义清晰且可操作的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的构建,不仅需要明确的应用目标和合理的描述工具,也包括指标设计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从多个维度分析揭示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内部及其间的关联结构,测度城市群内单层次和多层次要素关联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如基于子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度、点介中心性和边介中心性)可以从层内关联的视角识别层内关键节点和连边,基于子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基础关联结构、核关联结构和循环关联结构)可以识别单层网络中的关键支撑结构,基于超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超度和强度中心性)可以从层间关联的视角,识别层间交互的关键节点,基于超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超边度、超边相似度和超边距离)可以识别系统中影响力最强的产业、企业和城市组合。这些主体关联的结构特征可以为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定量依据。
(3)对影响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省内、外要素及其关联结构进行应用研究。山东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城市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省内要素主体的协同,也离不开省外要素主体支撑,因此,通过构建山东省自身以及分别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要素关联的城市化发展超网络,分析要素主体间的关系及结构,找出支撑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省内、外关键产业、企业和城市及其组合。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山东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验证了城市化发展超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和指标计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具有如下创新点:(1)从产业、企业和城市关联视角分析城市化发展问题。文中研究了城市群内的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不同属性主体的层内和层间关联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首先,明确了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的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要素主体关联从单属性、单层次主体关联扩展到多属性、多层次主体间的关联。进而,基于要素关联关系定义城市化发展的内涵为:通过城市群经济系统内多属性、多层次要素主体的有序关联运动促使其在子系统层内和层间形成有序的关联和集聚,并找出子系统层内和层间的关键节点和结构,发挥其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城市群经济的多层次、多方面的互惠共赢和经济结构优化,最终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2)将超网络的思想融入城市化发展模型构建中。超网络为研究社会经济生活中包含多属性、多目标、跨层级等特征的主体关联结构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基于超网络理论抽象城市群经济系统,将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不同属性的要素主体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中进行分析,构建了包含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主体、反映城市化过程中的单层次内和跨层次间的要素主体关联超网络模型。并以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超网络为例进行应用研究,进而为识别山东城市化发展中的关键产业、核心企业和重要城市,并确定辐射力广、支撑性强的产业、企业和城市组合提供了模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设计了经济含义清晰且可操作的层内和层间结构度量指标。文中从多个维度分析揭示产业、企业和城市等主体内部及其间的关联特征,找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主体及其关联结构。具体指标包括基于子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度、点介中心性和边介中心性)、基于子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基础关联结构、核关联结构和循环关联结构)、基于超网络局部关联结构指标(节点超度和强度中心性)以及基于超网络整体关联结构指标(超边度、超边相似度和超边距离),文中并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超网络结构进行实例计算,找出了影响山东城市化发展的省内、省外关键要素主体及其关联组合。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化发展指标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