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12月在我国武汉暴发了新冠肺炎,早期由于人们对病毒的传播机理、传播方式等认识不够,以及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显著增加,使得疫情迅速向全国各省市蔓延.但是随着2020年1月23日武汉采取的封城和各地不断加强的防控措施,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疫情得到有效遏制,逐渐取得了防控的阶段性成果,疫情态势在短时间内也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截至2020年3月,中国天津市和新加坡在新冠肺炎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进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2031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在我国武汉暴发了新冠肺炎,早期由于人们对病毒的传播机理、传播方式等认识不够,以及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显著增加,使得疫情迅速向全国各省市蔓延.但是随着2020年1月23日武汉采取的封城和各地不断加强的防控措施,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疫情得到有效遏制,逐渐取得了防控的阶段性成果,疫情态势在短时间内也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截至2020年3月,中国天津市和新加坡在新冠肺炎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进入4月后,新加坡疫情开始恶化,天津疫情仍在控制之中.面对如此截然相反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其内在影响因素,模拟其动态变化,挖掘出影响疫情防控的关键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利用数据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改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疫情暴发或者二次暴发的关键因素,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基于天津和新加坡的详细数据,论文首先构建了离散随机COVID-19疫情模型来描述疫情的动态发展.通过参数估计、敏感性分析和计算有效再生数,研究不同防控措施下输入病例引发疫情暴发的概率.结果表明:当有效再生数低于1(越小越好),即使复工复学,只要加强跟踪检疫措施,就不会导致疫情爆发.一旦发生疫情,如果能够及时跟踪和隔离密切接触者,疫情将得到控制.如果在有效再生数大于1的情况下复工复学,则产生二次暴发的风险明显增加.未检测到的境外输入病例越多,防控措施越薄弱,疫情越严重.因此,预防疫情二次暴发的关键是:在有效再生数稳定地小于1 一段时间后,在加强跟踪检疫措施的条件下复工复学.随着COVID-19疫苗的成功开发,分析即将在人口中进行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和公众日益渴望放松非药物干预措施(即解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对COVID-19疫情的预防和控制产生何种影响是紧迫和具有挑战性的.在上一章中发展的随机离散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引入疫苗接种项,分析不同的解封强度和境外输入病例下,需要多大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才能避免第二波疫情.分析发现天津和新加坡为避免二次暴发所需的有效疫苗接种覆盖率差异很大.特别地,我们预测了这两个地区在不同疫苗接种覆盖率下的疫情,揭示了不同程度的疫苗接种都能有效降低未来一波疫情的峰值.此外,研究发现,一旦解封,较低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可能导致随后的多波疫情.因此,存在一个依赖两个地区非药物干预措施强度的最低疫苗接种覆盖率,高于此就能完全避免随后的多波疫情,并能实现解封与疫苗接种的动态平衡.总之,正确根据地方疫情特点,设计优化疫苗接种方案和覆盖率,就能逐步取代非药物干预措施,最终实现生活正常化.
其他文献
作为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地利用主要通过改变地表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两个方面来影响气候系统。土地利用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已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但对生物地球物理过程认识仍不足,尤其是对中纬度地区的认识仍不一致,这不利于区域气候的准确评估。本研究针对经历过大规模高强度人类活动的黄土高原地区,利用遥感产品、再分析资料等多源数据,首先分析了 2000-20
在过去的十年中,金属基纳米颗粒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分别为MBNP和MONP)与大块材料相比,因其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备受青睐,因此MBNP和MONP的生产和应用显著增加。同时,工程纳米颗粒(NPs)的使用量也在持续增加。在纳米材料的生产,运输,消费和废弃过程中,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进入生态系统和环境。一旦MBNP和MONP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进入农业土壤,就会与农作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通过食
近年来,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因其快速、无创、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兴领域,如食品无损检测、医学诊断、生物医学成像、硅太阳能电池和夜视技术等。这些应用依赖于电磁波谱近红外区域对化学成分的特征吸收。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求光源必须具有谱带宽,并且发光强度足够高,以允许检测器收集更多的信号。此外,发射波长必须足够长,有利于更深地穿透食品。与传统的光源相比,基于蓝光芯片与近红外荧光粉组装的近红外
黄河流域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过去几十年的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对其造成了深远影响,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不发达的社会经济使黄河流域成为人与自然竞争的热点区域。过去数十年间,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coverchange,LUCC)剧烈。近20年来,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大规模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计划,黄河流域及其中部地区(黄土高原)呈现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植被绿
肝纤维化是由肝损伤引发的可逆性病理状态,几乎所有的慢性肝脏疾病都伴有肝纤维化的发生,如不能有效的抑制,则会加速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各种肝病,占世界死亡率的3.5%,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虽然近年来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与增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蛋白质磷酸化因可以调控生物体内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物质传递与信号传导,细胞间识别与融合等生物学过程和生理机能而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磷酸化肽/蛋白作为鉴别许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在磷酸化蛋白组学的研究中显得尤为不可或缺。质谱(MS)因其具有较快的分析速度、较宽的动态范围以及高灵敏度等优点,在识别磷酸化位点并定量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质谱分析中磷酸化肽的全面鉴定往往受
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不断退化,如何通过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实现生态系统服务效益最大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在西北内陆地区,是除塔里木河流域以外的最大内陆河。流域上游为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上游生态环境逐渐在恶化,对周边环境、中下游
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是指手性发光体系受光子或电子激发辐射出具有强度差异的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的现象。近年来,具有圆偏振发光特性的光学材料兼具手性与发光特性,已成为一种新兴材料,在三维显示器、光学信息存储与处理、液晶显示面板、分子光开关、生物探针以及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圆偏振发光体系中,荧光量子产率(ΦPL)和发光
糖类化合物的研究对于生命过程的认识、疾病的监测及治疗等均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合成方法因能够得到结构明确单一的糖类物质而备受关注。糖的化学合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糖模块的合成、糖苷键的高效构建及糖的分离纯化。而保护基团的选择对于以上三个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保护基团可通过对糖环羟基进行选择性保护与脱保护来区域选择性地构建糖模块;其次,保护基团可通过电子效应影响成苷的收率,也可通过酰基参与等效应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止血生肌要药。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被认为是白及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BS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兼具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免疫调节和促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同时,因其单糖组成简单,富含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