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分析股骨偏心距和髋外展肌力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评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疗效提供新的指标和依据。方法:2001年9月到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常住成都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0例,年龄在60-95岁,平均75岁。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择Gamma钉、DHS或骨牵引治疗三组,进行3-5年门诊随访。获得3年以上随访的病例有398例,其中Gamma钉组164例、DHS组136例和骨牵引组98例。对Gamma钉组和DHS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受伤至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三组病例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采用harris评分)、并发症率、生存率、骨密度和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有398例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5年。三组病例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与DHS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Gamma钉组比DHS组和骨牵引组负重早有差异(P<0.05);三组病例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丁组比DHS组和骨牵引组愈合时间早有差异(P<0.05);三组病例治疗后各时间与治疗前骨密度T值变化的比较有差异(P<0.05),Gamma钉组和DHS组相比除治疗后1月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时间均有统计意义(P<0.05),Gamma钉组与骨牵引组治疗后各时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治疗后各时间与健侧骨股偏心距变化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比DHS组和骨牵引组更接近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治疗后各时间除了治疗后4年和5年之外髋外展肌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amma钉组比DHS组和骨牵引组髋外展肌力恢复快(P<0.05);三组病例生存率、再骨折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Gamma钉组比DHS组和骨牵引组生存率高(P<0.05),再骨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三组病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在治疗后3月到5年有差异性(P<0.05),Gamma钉组相比DHS组和骨牵引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病例在治疗后各时间疼痛评分,Gamma钉组与骨牵引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Gamma钉组与DHS组相比有统计意义(P<0.05),其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微创的内固定手术治疗。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佳的内固定方法;可以不取出内固定物;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降低再骨折率,提高生存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重建股骨偏心距,有利于促进髋外展肌力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