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全球地球科学界瞩目的焦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于全球物质、能量输移与平衡,大气环流格局及亚洲季风形成与演化的驱动作用,是当前该领域前沿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错鄂湖泊沉积钻孔高分辨率研究为基础,探讨高原中部第四纪环境演变,是“973”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之第六课题“高原中南部环境变化及其对构造事件响应”(G1998040810)课题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探讨亚洲季风环流形成机理,创立与丰富东亚古季风理论提供了基础。论文通过错鄂200m湖泊沉积记录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旋回综合研究,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完整的第四纪构造隆升过程(2.8Ma)。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中部2.8Ma以来构造运动经历了下列几个主要阶段:2.8MaBP前后强烈隆升,高原面解体; 2.67~2.26MaBP的强烈隆升时期; 1.77MaBP前后、1.06MaBP前后以及0.82MaBP后3个时段的隆升; 2.26~2.02MaBP、1.77~1.06MaBP和1.05~0.82MaBP3个相对稳定时期。高原隆升呈事件性特点,发生突然而迅速,继而持续稳定。通过CE-2孔5.3m湖泊沉积物高分辨率多指标综合研究,获得了高原中部12kaBP以来详细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11.2kaBP前的冷湿阶段-阿勒罗德期(11.2~10.9kaBP)-新仙女木期(10.9~10.5kaBP)-全新世暖湿期(10.5kaBP后)。全新世内该地区气候仍存在波动,多次发生干旱事件(9.2kaBP; 8.2kaBP; 7.5~7.3kaBP; 6.4kaBP; 5.5~5.4kaBP和4.3kaBP前后),4.3kaBP后气候变干,湖泊强烈萎缩。气候的波动反映了季风的强弱变化:12~10.5 kaBP季风不稳定期,10.5kaBP开始季风加强,9.5kaBP前后达到一定强度后逐渐有所减弱,9.0~6.1kaBP为季风强盛期,6.1kaBP后,季风活动逐渐萎缩。总的看该地区季风活动经历了不稳定期-增强-有所减弱但仍活跃-强盛-逐渐萎缩几个变化阶段,这一夏季风的变化规律与大气环流模型预测的结果相似。用统计方法可以较直接地获得气候要素与湖泊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的定量关系,避开考虑复杂的湖泊物理化学过程,为定量恢复古气候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青藏高原中部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1900年前气温较低,1900年后气温稳步上升,40年代为气温达到一个峰值,50年代后气温稍有下降但较稳定,80年代开始又在次升温。1900年后降水增加,1940年代后期降水减少,1960年代初又有所增大,此后波动变化,进入1990年代后气候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