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不断投入,各地的污水处理厂相继投产运营。这一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虽然拥有崭新的在线仪器,但却缺乏对在线仪器的统一管理系统和处理效果评价系统。就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而言,其运行的功能好坏、发展趋势判断、恢复功能确认等,最好的判断依据就是直接对活性污泥主体微生物进行功能判断,这就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判断方法。但是在实践运用中,这方面的研究不多,由于涉及学科关于微生物学。使得环境专业人员在理解、掌握和综合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现有在稳定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池体,在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BAF,Cass工艺下,通过设定不同微生物占优的情况下,研究各种微生物占优的情况下对生物反应池处理效果的影响。利用长期收集到的日分析数据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对四种城市污水处理中工艺过程的池体的原生动物优势池体和后生动物优势池体进行分析,包括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Cass工艺和BAF工艺四种工艺。研究中发现工艺而言四种工艺各有优劣,每种工艺都比较容易稳定在原后生动物之间某个数量平衡的区间,造成的是每种工艺对某种物质的去除率会相对比较高、稳定性也会很好,但是同时对其他物质就会出现比较低的处理效果也会很一般。氧化沟强化的是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的去除,三沟式氧化沟强化的是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氨氮的去除,Cass工艺强化的是悬浮物和总磷的去除,而BAF的生物曝气池最大的优点就是占地面积小。就处理效果而言,在后生动物占优势下的工艺池体对氨氮的去除率能保持95 %以上。而原生动物占优势下的工艺池体对氨氮的去除率只能保持在80 %以上。区分原后生动物,在80-95 %之间多为原生动物占优势,而95 %以上的多是后生动物占优势。活性污泥法的后生动物占优势池体基本都能保持在80 %以上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而原生动物占优势的池体能只能保持65 %以上。所以要是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在65-80 %之间的多是原生动物占优势,而80 %以上的话就要镜检之才能区分。而对于生物膜法的池体从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都是保持50-90 %之间,很难由此区分原后生动物。要从总磷的去除率去区分原后生动物的话基本上不大可能。从几种工艺上来看都不难看出:虽然菌体对总磷有去除效果,但是出水的总磷浓度都比较稳定在1.0mg/L左右,进水总磷越高去除效果越好。同时要从悬浮物的去除率去区分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话基本上不大可能。不过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来:活性污泥法对悬浮物的去除率都能保持在80 %以上,而生物膜法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只能保持在40-80%之间。要从pH去区分原后生动物的话基本上不大可能。原后生动物基本都喜欢生活在pH6.5-7.5之间中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