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沿用实验室成熟的方法建立重度菌群失衡小鼠模型,分别利用肠道优势菌群定量回灌和正常小鼠粪便定量回灌的方法,对重度菌群失衡模型小鼠进行干预,以达菌群的恢复重建。2.分析小鼠肠道菌群恢复重建后小鼠肠粘免疫指标及血液常规检查指标的变化,探讨肠道优势菌群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式建立小鼠肠道重度菌群失衡模型。以头孢曲松钠终浓度为8g/kg/d的剂量,连续灌胃8天,分析肠道菌群,建立小鼠重度菌群失衡模型。2.通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球菌、韦荣球菌、肠球菌、梭杆菌等10种肠道优势菌群定量回灌的方法以求菌群重建。3.通过正常小鼠粪便定量回灌的方法以求菌群重建。4.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肠粘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与β-defensin分泌量变化;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粘膜粘液素Mucin2、Mucin3,防御素β-defensin含量的变化;5.采集各组小鼠血液,进行血液分析。结果:1.针对重度菌群失衡小鼠,利用菌群回灌的方法恢复3周,12种肠道优势菌中有10种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球菌、韦荣球菌、肠球菌、梭杆菌)得以恢复,1种菌(优杆菌)始未检出;1种菌(酵母菌)未得到恢复。重建率:90.9%。2.针对重度菌群失衡小鼠,利用粪便回灌的方法恢复3周,12种肠道优势菌中有9种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球菌、韦荣球菌、肠球菌、梭杆菌)得以恢复,1种菌(优杆菌)始终未检出;2种菌(大肠杆菌、酵母菌)未得到恢复。重建率:81.8%。3.与正常组比较,重度菌群失衡组小鼠小肠sIgA分泌量下降呈显著变化(P<0.05);小肠β-defensin分泌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粘液层中的粘液素Mucin2、Mucin3、β-defensin在mRNA水平的表达与正常小鼠相比明显增强。菌群重建后,sIgA分泌量呈回升趋势,菌群回灌组恢复效果最为明显;小肠β-defensin分泌量呈渐缓升高趋势;粘液素Mucin2、Mucin3在nRNA水平的表达呈恢复趋势。4.与正常组比较,重度菌群失衡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数上升,单核细胞数下降;自然恢复组白细胞总数呈继续上升趋势,单核细胞早期恢复,随时间呈上升趋势,高于正常值;粪便回灌恢复重建后,白细胞总数呈继续上升,单核细胞无恢复;菌群回灌恢复重建后,白细胞总数和单核细胞基本恢复。结论:1.利用肠道优势菌群回灌和正常小鼠粪便回灌两种方法在一周内均可实现重度菌群失衡后的菌群重建,三周内恢复接近正常水平,菌群回灌方法优于粪便回灌方法。2.随着肠道优势菌群的恢复,SIgA分泌量回升;p-防御素分泌量增加;同时肠黏膜上皮粘液素表达量呈恢复趋势;防御素表达量增强。肠道优势菌群恢复对促进肠粘膜免疫水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肠道优势菌群回灌的方法更有利于由抗生素诱导的重度菌群失调小鼠全身免疫水平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