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论文通过对右江盆地及其周缘地区碎屑岩、岩浆岩以及铝土矿开展显微镜观察、XRD分析,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测试、39Ar-40Ar年龄测试以及裂变径迹等研究系统阐述了区域构造活动事件及相关动力学机制,并对晚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和第四纪风化堆积型三水铝土矿成矿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通过对右江盆地东南部大容山花岗岩带中继承锆石年龄与华夏板块、扬子板块碎屑沉积年龄图谱、Hf同位素及其TDM2模式图综合对比,判定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构造界线位于大容山地区北部。对右江盆地东缘中下泥盆统中的碎屑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测试,识别出右江盆地碎屑沉积年龄图谱特征记录了~960 Ma、~440 Ma主要构造活动事件。对晚二叠世沉积铝土矿代表性区域的样品进行了XRD测试,地球化学主微量测试和锆石年代测试,分析出铝土矿物质来源主要是与岛弧相关的火山喷发物质或者中酸性岩浆风化的产物。对于大容山花岗岩综合进行锆石U-Pb年龄测试、39Ar-40Ar年龄测试,得出大容山花岗岩主要侵入活动发生于250 Ma的结论,大容山花岗岩经过期反复的岩浆侵位并经历了长期的冷却过程;对早中三叠统地层碎屑沉积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试,不同时期锆石年龄物质来源有所差异;综合岩浆岩、地层、构造等方面证据,构建了印支期陆陆碰撞模型,包括板片断离-地壳熔融、逆冲推覆-盆地充填、双向挤压-盆内褶皱三个阶段。对区域内燕山期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测试,确定了右江盆地东缘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的精确时间为158 Ma和~100 Ma,该年龄代表了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伸展活动的具体时间;以右江盆地区域内花岗岩与铝土矿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证明广西地区在中生代后期存在广泛的地壳伸展。对桂中地区区域内岩浆岩、碎屑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裂变径迹年龄反演模式图显示区域地壳在中新世(~10 Ma)快速抬升与剥露,形成桂中汇水盆地和风化型三水铝土矿;区域~250 Ma大容山S型花岗岩和~100 Ma花岗岩遭受风化剥蚀,为区域红土风化型三水铝土矿主要来源,区域内沉积碎屑岩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构建了风化物质异地堆积成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