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是中国铜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期里,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铜镜,铭文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铭文镜背后既有铭文又有纹饰,这二者组合构成了镜背的图案系统,其组合的形式包含了丰富的艺术与历史文化信息,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研究二者的组合关系的演变,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汉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从铭文镜的发展过程来看,铭文与纹饰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在西汉早中期的铭文镜中,两者相互关系密切,即图像受到了文字的制约,铭文也受到了图像的制约。纹饰的图形、图像所要表达的含义,不能脱离铭文内容所限定的范围,铭文内容辐射出的范围也正是纹饰图像所能表达的范围。其二,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文字已经成为铭文镜背部图案系统的主体,取代了纹饰成为最主要的装饰要素,铭文文字也因此成为铜镜背面装饰艺术的符号代表。其三,在东汉中晚期,纹饰图像再一次与铭文争锋,重新占据铭文镜背部图像系统的主要部分,并且在图像与铭文的内在关系上,试图摆脱铭文的控制,从而进入了一个铭文与图像互补甚至是铭文诠释和印证图像的阶段。对铭文镜的研究,在沿用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本文也努力运用图像学、符号学等新的研究方法,有意识地把铭文与纹饰放在统一的模式下,分析二者的功用内涵和二者关系变化。鉴于此种考虑,本文尝试把汉代铭文镜上的纹饰和铭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在对汉代铭文镜上纹饰与铭文详细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铭文与纹饰的关系。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着重介绍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现状。通过整理资料发现,学界目前对铭文镜的研究多集中在铭文与纹饰的单独阐述和研究之上,并未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正文设有五章,第一章是对汉代铭文镜已有成果的梳理,在系统了解中国铜镜发展的背景下,对铭文镜的概念、产生年代、发展脉络及在汉代的阶段分期进行阐述,这有助于对铭文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章是对汉代铭文镜上的具体铭文进行整理和辑录,并进行诠释,这是全文展开讨论的基础,其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地文博机构出版的相关铜镜图录,因为古文字和出土铜镜的连贯性不够,这一方面的深入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对铭文的正确认识,不单要从铭文本身的文体含义出发,还要结合铭文与纹饰的共存关系,以及铭文在铜镜上的布局来进行把握。第三章主要是对铭文镜上的纹饰进行分析,具体了解汉代铭文镜上有何纹饰以及该纹饰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这样的研究针对性强,系统展开有助于直观了解铭文镜的装饰特色和纹饰所能代表的含义。第四、第五、第六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期典型铭文镜的具体分析,考察铭文与纹饰共存的现象,也就是考察两汉铭文镜发展的各阶段特征,并了解铭文与纹饰共存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关系变化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汉代铭文镜的铭文与纹饰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动态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铭文对图像的制约、铭文成为主体图像以及铭文与图像互补三个阶段。结语部分,主要是探讨中国艺术史上图像与文字的关系,系统梳理图与文关系产生的渊源、在汉代的表现和所反映的汉代艺术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对全文进行总结,对文章论证过程进行梳理。因此,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对铜镜纹饰与铭文的整体性研究,而不是单项研究,提出铭文不仅仅是文字功能,还有作为观赏对象的功能;铭文也是图像的一部分,进而认为汉代人在审美观上相对以往已有重大突破,进入到图文并赏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