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学”是张默生研究多年的独创思想,该思想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发而来,并通过“态学”开始传记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可以说“态学”思想是其学术精华的凝结与归宿。 张默生认为“态”是宇宙间最妙不可言的奇迹,是不同于“形”与“神”,而具有“有象而无象,有物而无物”特征的意象。他认为该意象是人“有动于中,必现于外”的一种心能,这种心中的能力具有强大的感引力,能令人于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打动。 张默生认为“态”天赋于人,人皆有之,而“态”禀赋的多寡则能区分贤愚。“态”虽是天赋,但是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强调在“习态”时要讲求自然,内心要保持本真,顺势而为,以和谐自然的态度处世,才能与人为善、减少纷争,更好地造福社会。“态学”正是教育人应该以何种姿态生存与处世的学问。张默生将“态学”视为一种处世哲学,通过研究人所呈现的诸种“态”,归纳出理想中的“完人”形象,以期借这一“人类至高无上的标准”和“修养原则”来教化人们,给予人类为人治事的指导。 “态学”思想呈现出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与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以及李渔的《闲情偶寄》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张默生将“态”的本体性存在提升到人生之“态”上,是主体性的彰显,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而“态学”的提出正是张默生试图突破封建沉疴与西方思想带来的冲击,为人类的生存处世指明方向。 张默生的“态学”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重视人的自然发展,体现着人的生命之美。通过“态学”的指导,用“以态写人”的书写方式推动传记文学的研究与创作方式发展。“态学”将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言有所取,行有所依的修养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