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围手术期采用通里泻下方加减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预后的影响;通过对人HTB-39结肠癌细胞及异种移植瘤小鼠模型实验来观察雷公藤提取物的抗结肠肿瘤的特性,找出通里泻下方加减以及雷公藤提取物对结肠癌患者抗癌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择期手术结肠癌患者66例分为两组,其中包括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术前三天开始常规口服通里泻下方加减的中药颗粒剂加减(生大黄12g、枳实12g、厚朴12g、雷公藤1g),手术前2小时口服加入1g氯化钾的糖盐水500rml,术前不置入胃管,术后三天开始继续口服通里泻下方加减中药颗粒剂(不论患者是否恢复通气均予以给药)。对照组患者均常规采取术前三天开始口服石蜡油、甲硝唑及氟哌酸,手术前夜18点口服肠道清洁剂,20点以后禁食,术晨禁饮,术前置胃管,术后患者禁食,直至患者恢复肛门排气。两组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抗感染、补液支持等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舒适度、术中肠道清洁程度、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测定术前以及术后72小时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免疫指标(IgA、IgG、IgM)以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同时为了验证通里泻下方加减对于结肠癌是否具有抗癌作用,进一步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将雷公藤提取物储存于4℃的恒温环境中备用,通过CCK8测定结肠癌HTB-39和正常CRL-1459细胞的细胞活力、DAPI和膜联蛋白V/PI检测细胞凋亡、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来检测Bax和Bc1-2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采用异种移植瘤小鼠,在移植肿瘤后,每周使用卡尺确定肿瘤大小,并根据公式计算肿瘤体积。4周后,通过用异氟烷深度麻醉处死小鼠并收集器官以评估肿瘤生长。观察雷公藤提取物在体外和体内对结肠癌细胞的抗癌作用。结果:临床研究: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下降5.71 ±1.94,对照组下降2.91±0.77,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胸胁胀闷、里急后重的两组疗效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程度方面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WBC、CRP含量较治疗前皆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gA、IgG、IgM含量较治疗前皆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2小时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前的血清TNF-α、IL-6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含量较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故可以认为治疗组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和侵袭转移风险的降低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雷公藤提取物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降低结肠癌HTB-39细胞的细胞活力,且雷公藤提取物的结肠癌HTB-39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25μg/ml,正常CRL-1459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130μg/ml。DAPI和annexinV/PI显示雷公藤提取物引发结肠癌HTB-39细胞凋亡,伴随着Bax表达的上调和Bc1-2表达的下调。此外,TGV提取物还可以诱导结肠癌HTB-39细胞在半抑制浓度和高于其的浓度下的G2/M细胞周期停滞。在异种移植瘤小鼠模型中还评估了雷公藤提取物在体内的活性,并且发现雷公藤提取物可以减小体内肿瘤体积并在体内显示其抗癌潜力。结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通里泻下方加减对于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消失率、术后切口感染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炎症的控制、提高术后免疫力以及改善预后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优势,进而对于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较好的作用,结合实验研究结果推测,通里泻下方加减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雷公藤提取物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