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岗位对人才层次的需求日益提高,就业竞争加剧,高校毕业生的供需比逐年成下降趋势,大学生找工作难,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大学生日趋严峻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作为一个新兴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面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限,学生就业途径单一等问题的考验,就业形式更是不容乐观。21世纪的竞争是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究其本质,是高等教育的竞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是受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高校是为社会提供各种高端人才的主力军,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直接决定学校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走出校门后将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学生的就业与学校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本文从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了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状况及影响就业流向的学校培养因素,期望能为促进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并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6—2009级毕业生、2011—2013级在校生以及本专业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及影响就业流向的学校培养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査和分析。详细讨论和分析了影响就业流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育实习、就业指导、场地器材使用情况等学校人才培养因素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的培养因素中主要存在培养目标表述不全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教育实习环节薄弱,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充分,学生就业概念淡化;场地器材资源缺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上课需要及各种活动开展的需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