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的CKD患者发病率约为10.8%,与国外相近。当CKD发展到4、5期时,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5期患者只能行肾替代疗法以维持生命。目前常用的肾替代疗法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方法。腹膜透析是目前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常用的肾替代疗法之一,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携带方便,不需要特殊的设备,病人可以在家中自己进行,基本不影响工作;2.无需全身应用抗凝血药,无体外循环,无血流动力学改变,透析平稳,安全性较大,适用于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导致的血管受累不适合做血液透析的病人;3.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较好等优点。然而长期行腹膜透析易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继而引发重度感染(如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国外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18%~56%,国内约为15%~75%。与此同时糖尿病正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文献报道大约30%~40%的糖尿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而糖尿病又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在许多国家,腹膜透析是肾衰竭患者首选肾替代疗法。所以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是肾内科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长期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e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种指标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以获得相关数据,为日后腹膜透析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长期行CAPD患者,按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并以年龄、性别、KT/V行均衡性分析后选取33例符合条件患者。将研究对象按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非糖尿病腹透患者组(non diabeticnephropathy, NDN组,18人),另一组为糖尿病腹透患者组(DN组,15人)。分别观察两组腹透患者营养状态的各项指标。主要指标有: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实验室指标、体测量指标、骨密度、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价、感染病史等。根据所观察各项营养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营养状态的差异以及差异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KT/V、肥胖程度(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衡量)经均衡性分析后入组(P>0.05),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均衡可。两组患者以SGA评价的营养状况差异存在具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营养状况较非糖尿病肾病组差;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红蛋白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98.76±9.435g/l VS106.40±10.693g/l);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总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分别为:35.1867±4.2352g/lVS40.0667±4.4692g/l;0.3013±0.0674g/lVS0.3728±0.0629g/l)。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转铁蛋白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2.424±0.6879g/lVS1.9917±0.5197g/l);两组右髋关节和左髋关节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右髋关节、左髋关节T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分别为2.9267±1.1997VS1.8167±1.2282;2.6667±1.0715VS1.6722±1.0323);两组腰椎关节骨密度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内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调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肾病组感染率为11.11%;糖尿病肾病组为73.33%,可认为糖尿病肾病组感染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结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相对于原发病为非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长期行CAPD后,两者营养状况存在差别。在年龄、性别、透析龄、KT/V均衡的情况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CAPD患者营养状况较原发病为非糖尿病肾病的CAPD患者差。且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CAPD患者更易出现感染,骨密度降低等并发症,这又会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