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杭-云霄断裂带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一条纵贯华南内陆褶皱带与沿海晚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晚中生代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消减使上杭-云霄断裂带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前人对于不同晚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岩浆作用的对比研究工作还比较薄弱,该时期上杭-云霄断裂带整体所处的构造环境也还存在不同认识。据此,本文选取平和及上杭晚中生代火山盆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等测试,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上杭-云霄断裂带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进行综合总结探讨,以期为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预测工作提供指导。平和晚中生代火山盆地内岩浆岩主要为酸性-中酸性岩,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区内岩浆岩具有高硅高钾富铝贫镁的特点,多为I型花岗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εNd(t)的值为-5.53至-2.00,以及二阶段Nd的模式年龄为1.05-1.18Ga。十二排地区黑云母花岗岩的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3.5±0.4 Ma,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表现出富碱且相对富钾,P2O5含量、MgO含量和TiO2含量都比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上杭-云霄断裂带内晚中生代岩浆岩普遍具有高硅且富钾的特点,Al2O3含量也比较高,但是P2O5的含量普遍较低。所有样品在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蛛网图中,都表现出右倾分配的趋势,高场强元素Pb相对富集现象明显,总体上相对富集轻稀土结合前人成果,本文认为研究区晚中生代的岩浆作用主要受东南沿海活动边缘影响,随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过程进行,研究区由晚侏罗世的挤压构造环境逐渐向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转换,至早白垩世晚期区域伸展程度逐渐增强。与区域构造的演化相对应,上杭-云霄断裂带岩浆岩的岩石成因逐渐表现出壳幔岩浆混合的特征,幔源物质的贡献程度随时间而逐渐增强,这可能导致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晚期大规模成矿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