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民族的——中国当代极少主义设计的民族化之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的”与“民族的”是两个矛盾统一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我们思考的应该不仅仅是怎样使民族的东西走向世界,同时还应该思考怎样使世界的东西与本民族的东西整合为一体。就设计而言,当代中国的设计师中以西方设计的价值标准为取向,对西方设计盲目追随、明显模仿的大有人在。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20世纪初中国的西学之风的历史影响,也有上世纪80年代的反弹作用,再加之苏联的解体,中西方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使得中国在社会转型和艺术转型过程中,对西方的借鉴力度加大。尽管如此,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中国的设计如何赶超西方设计,确立自己的现代设计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设计界的当务之急。根据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理论来分析西方现代和当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我们知道,中国的设计文化要想真正地确立,就应该在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均要深入地研究,以形成自己明确的设计理念。这需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思想的精华,以及传统的关于工艺美学的朴素的哲学观念,并把这些思想结合今天的时代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科技水平和生活方式,来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 极少主义是目前国际设计界流行的设计风格,国内的设计也在走简约主义的路子,但是,什么是极少主义,它产生于怎样的文化语境中,我们怎样在本民族的文化语境中运用、发展它,如何使西方的极少主义同我们传统的简约之美和谐地融在一起,创造我们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些还都是有待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 国内学者对极少主义以及简约之美也进行了较为广泛地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这些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尝试着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论证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对国际化语境下的极少主义设计的由来进行了梳理,包括由现代主义以简化的方式对抗古典的反叛,再到后现代主义以堆积、解构的方式对抗现代主义,最后到现在的极少主义以简约的方式来修正后现代;同时对中国当下的接受语境进行了分析,包括现实语境的必然性和历史语境的可能性。本文重点对中西方的简约性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细地比较,包括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谐观的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在简约性审美上的不同。最后以“陌生化”的处理方法将中国传统的简约之美同现在西方的极少主义设计相结合,以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为例进行分析,使中国的传统精华和西方的极少主义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中国新极少主义设计理念。其中中西简约性的比较、中国新极少主义的出路两方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创新点。这样的比较与结合,是极少主义设计的民族化之路上的新的探索。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试图从巴洛克时期杰出的小提琴大师科雷利时代背景、生平、演奏风格、作品的写作、种类风格等创作特点以及他在教学中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论述科雷利对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