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菌P型ATP酶的基因家族分析及其基因MoCTA1、MoCTA3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是全球主要稻区最具毁灭性的病原菌,同时也是植物-真菌互作研究的模式真菌。稻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制定稻瘟菌的持续管理策略和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P型ATP酶是一类位于质膜上的可以被ATP驱动并发生磷酸化的阳离子泵,在植物物质运输、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膜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稻瘟菌的P-ATPase编码基因在其附着胞发育及致病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在稻瘟菌中存在有23个P-ATPase的编码基因;利用PCR的方法克隆了其中一个基因MoCTA3,并研究了其表达情况;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成功获得了MoCTA1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对其表型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数据库中P-ATPases的氨基酸序列对稻瘟菌的全基因组表达(CodingSequence, CDS)数据库进行搜索和分析,共发现有23个P-ATPases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这23个基因分属于4个家族和7个亚家族。运用MEME程序分析这些P-ATPases蛋白的结构域,发现有6条基序在90%以上的氨基酸序列中均有出现。对这些基因的GC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平均GC含量(0.519-0.62),稍高于稻瘟菌整个基因组的平均值(0.516),同时这些基因内各区段GC含量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梯度变化。2.利用PCR的方法,从稻瘟菌中克隆了一个P-ATPase基因MoCTA3。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通过q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稻瘟菌侵染水稻叶片0h、48h、72h、96h,4个不同时期以及菌丝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3747bp,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编码1096个氨基酸,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第24-98位有一个保守的钙离子转运结构域;与朱红丛赤壳、尖孢镰刀菌、蝗绿僵菌、炭疽菌等真菌的P-ATPase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7%、78%、83%和79%;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菌丝阶段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侵染阶段,侵染过程中随侵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72h时达到高峰,随后降低,说明MoCTA3可能参与了稻瘟菌的侵染过程,在稻瘟菌的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得到稻瘟菌P-ATPase基因MoCTA1的缺失突变体。表型分析发现,在CM和PDA培养基上,ΔMoCTA1的气生菌丝生长致密,但生长速度与野生型相比却显著降低,而在产孢板上的气生菌丝疏松,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GFP表达结果表明,MoCTA1的表达产物主要集中在孢子的隔膜上。喷雾接种结果显示,ΔMoCTA1的病斑小且不扩展,致病性下降。
其他文献
金丝猴被列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也是我国第二国宝。由于其数量较少,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条例如“森林法”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并对此做了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但
勃列霉素(Borrelidin)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发酵产生的十八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中包含一个氰基,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Borrelidin具有抗癌活性、抗血管生
很多人都看过汤普逊老师讲过的关于学生泰迪的故事:汤普逊老师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她爱班上的每个孩子,其实她内心并不是这样想。当她给一个叫泰迪·史塔特的孩子卷子上打上大大的“×”号,写上“不及格”的成绩时,甚至还有一丝快意。后来,当她读到这个孩子成长中各年级段老师写给他的评语时,才知道泰迪·史塔特曾经是个很活泼、很聪明的孩子,是妈妈的去世、爸爸的消沉让他逐渐失去了希望和动力。汤普逊老师不由得对这个孩子
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是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国际上对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机制研究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了近岸赤潮发生的控制原理与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