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在培养方式、选拔标准、培养目标、课程要求、导师、论文等方面。本论文主要从历史视角、比较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学术型硕士招生的方式、机制,并以美国、英国学术型硕士招生为例,立足于中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借鉴其有益成分,以期为我国学术型硕士招生选拔的更好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学术性”、“科研性”、“理论性”等特殊属性,因此学术型硕士招生选拔应从其特殊属性入手,明确优质生源选拔标准。(2)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选择不是孤立的行为。一方面,它深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保持着自身发展的轨迹,携有历史文化的基因;另一方面,它深受历史条件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总体上看,学术型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嬗变是人类主体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种种努力与抉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选拔的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而有所变化。我们不能以孤立、封闭的方式对待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变迁与选择,而应联系时代背景和纵观全局,关联地和开放地审视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3)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具有“二元制”、招生单位自主权扩大、复试改革反复等特点。选拔方式问题、选拔公平问题、人才分流问题、导师选拔权问题、考试科目与考察内容问题是学术性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急需改进与解决的问题。(4)美英两国学术性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都坚持从过程入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宽进严出”的培养机制,重视考生的本科生成绩、录取标准严格、考察范围广泛,客观真实的推荐信成为选拔考生的重要依据,维护学术组织在选拔过程中的权力。(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应重新审视考生的报考资格,扩大导师在选拔中的话语权,建立第三方招生选拔机构,遵循学术型人才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招生考试选拔规律等,立足于科研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