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六年收治住院的慢性难愈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慢性难愈创面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住院的705例慢性难愈创面病例资料,包括病例资料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户籍)、形成病因、创面部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细菌病原学、治疗方法和转归等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1、患病人群性别分布及变化趋势:慢性难愈创面患者共705例,男性478例(67.80%),女性227例(32.20%),男女比为2.11:1;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六年间每年慢性难愈创面患病人数逐年增长,以男性患病人数增长速度较显著,年均人数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1,P=0.912)。2、年龄分布:0<年龄<20(55例,占7.80%)、20≤年龄<40(107例,占15.18%)、40≤年龄<60(292例,占41.42%)、60≤年龄<80(208例,占29.50%)、80≤年龄(43例,占6.10%),最主要的高发年龄段是40≤年龄<60(41.42%),其次是60≤年龄<80(29.50%);各年龄段均显示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五个年龄段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9,P=0.604)。3、城乡分布:农村患者558例(79.15%),城镇患者147例(20.85%),农村患者:城镇患者为3.80:1,农村患者总人数显著比城镇患者总人数高。4、职业分布:农民占最大多数405例(57.45%),其次是离退休115例(16.30%)、职员49例(6.95%)、学生43例(6.10%)、工人41例(5.82%)、其他52例(7.38%),六种职业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58,P=0.224)。5、慢性难愈创面部位:创面大多数为单发,分布于四肢542处(75.28%)、臀部和会阴76处(10.55%)、躯干68处(9.44%)、头面颈34处(4.73%),以四肢为主,其中又多见于足部和小腿。各创面部位与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18)。6、慢性难愈创面溃疡类型的病因学分布:最主要的是创伤性溃疡245例(34.75%),其次是感染性溃疡107例(5.18%)、代谢性溃疡91例(12.91%)、血管性溃疡69例(9.79%)、恶性溃疡56例(7.94%)、压力损伤性溃疡48例(6.81%)、瘢痕性溃疡43例(6.10%)、医源性溃疡33例(4.68%)、其他13例(1.84%)。各种溃疡类型中性别分布均以男性患者为主,慢性难愈创面溃疡类型与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3,P=0.048)。7、细菌病原学:创面分泌物培养患者有327例,培养阳性183例(55.96%),阴性144例(44.04%)。培养分离菌株2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19.15%)、革兰阴性菌153株(65.11%)、真菌37株(15.74%)。临床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8株(20.43%)、大肠埃希菌34株(14.47%)、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9.79%)和鲍曼不动杆菌11株(4.68%)。8、治疗方法及疗效:慢性难愈创面患者经治疗后未愈138例(19.57%),愈合567例(80.43%)。其中保守治疗(换药)98例,愈合28例(28.57%),未愈70例(71.43%),未愈患者中超过半数选择自动出院或拒绝手术治疗;手术治疗607例,愈合539例(88.80%),未愈68例(11.20%)。手术治疗治愈率较保守治疗(换药)治愈率高,简单易行的游离皮片移植、肌皮瓣和复合组织瓣等手术治疗效果较好。9、平均住院日和费用:(神经性、自身免疫性溃疡)平均住院日最长(31.44±19.151)和平均住院费用最多(49439.89±47493.885),其次是压力损伤性溃疡;瘢痕性溃疡平均住院日最短,医源性溃疡平均住院费用最少。结论:1、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慢性难愈创面住院患者中,农民和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和农村群体为主以及总体患病人数逐年增长。2、创面高发的溃疡类型主要是创伤性、感染性和代谢性溃疡,不同类型的溃疡创面平均住院时间不同,总体住院时间延长;创面部位以四肢为主,其中以足部和小腿最为常见。3、创面分泌物培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慢性难愈创面的修复首先改善基础疾病,加强创面清创,其次创面修复以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为主,此类病人大多数手术耐受能力差,再次创面条件差的病人可以选择血运丰富的皮瓣(和肌瓣)修复创面,也可以考虑新技术应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