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牵制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战场,在积极援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同时,也介入中国国共关系的调解,期望中国团结一致,有效地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然而,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政治利益等立场差异以及派往中国处理国共关系的、以赫尔利为代表的官员们的种种失误,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抗战实力,还影响了战后中国政局以及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将以赫尔利与美国驻华人员的争论为视角,探讨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战后中国政局和中美关系的深层影响。全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探讨赫尔利与驻华人员关于对华政策分歧产生的缘由。主要以中美早期的友好关系、世界反法西斯形势下中美建立同盟关系以及中国需要依赖美国的大量援助三个方面分析分歧产生的原因。阐明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主要是由于中美利益差异等客观因素导致的。第二部分,介绍赫尔利与美国驻华人员关于对华政策分歧的发展过程。主要围绕赫尔利与史迪威事件的关系、赫尔利主导下的国共谈判以及赫尔利与美军观察组对中国看法的分歧,探讨赫尔利与当时在华的其他美国外交人员(特别是那些熟悉中国情况的老中国通)的争论是如何一步步地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并且最终对战后的中美关系出现巨大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赫尔利与美国驻华人员关于对华政策分歧的高潮。本文通过“二·二八电报”风波和赫尔利辞去美国驻华大使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揭示在当时美国国内存在着对华政策的剧烈争论,这种争论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极右保守主义势力对美国当时较为现实的外交政策的反动,它促进了传统孤立主义情结和反共意识形态的复生,最终使美国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发生转变。一批美国外交人员因为反对片面扶蒋、要求美国政府重视中共力量,在当时的外交领域遭到了无理的清洗。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第四部分,主要探讨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发生的改变不仅对国共关系和战后中美关系有着重大影响,还影响着战后亚太地区的稳定。并着重说明美国对华政策由联共抗日到扶蒋反共的改变,最终促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盲目地认为可以凭借美国的帮助和武力优势解决国共冲突,美国的调解活动无果而终,中国内战很快到来。美国这种无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要求独立和富强的心愿,使其对华政策最终失败,同时也失去中国人民的友谊。亚太地区的冷战从此就以中国为中心展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与中共关系处于长期对立状况,严重影响了亚太地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