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包括种子萌发、茎的伸长、花及果实的发育等。大岩桐是苦苣苔科的一种日中性植物,开花无需春化作用,从播种到开花仅需3-4个月。我们已经建立了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离体培养大岩桐花被切块直接再生花芽的体系。为了进一步探讨花被切块直接再生花过程中花发育相关基因以及内源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培养不同时间的大岩桐花被、幼叶切块中SsSOCla和SsSPY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花被、幼叶切块中内源激素的含量。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大岩桐SsActin、SsSPY和SsSOCla的相对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SsActin为内参,大岩桐花瓣、花萼、幼叶切块离体培养0-21d期间,进行SsSPY和SsSOCl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瓣、花萼、幼叶培养初期,SsSOCla基因表达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花瓣和花萼中SsSOCla基因表达峰值都出现在15d,花瓣中SsSOCl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达12.04;而幼叶中SsSOCla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18d,相对表达量仅为5.82。在花瓣、花萼、幼叶培养初期,SsSPY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至10d时,花瓣与幼叶中均出现表达高峰,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46和6.19,之后均下降;花萼中的峰值出现在15d时,相对表达量仅为5.94。
2.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了培养不同时间大岩桐花瓣、花萼、幼叶切块4种内源植物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脱落酸(ABA)在材料中的含量明显的高于其它3种激素,而幼叶中的含量又比花瓣与花萼中高很多,最高达2622050pg/g(18d);培养15d以后,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出现了分歧,花萼与幼叶中都在上升,而花瓣始终维持在1600pg/g左右;吲哚乙酸(IAA)的含量是最低的,整体而言,花瓣与花萼的含量要高于幼叶,其含量分别可高达0.30pg/g和0.25pg/g,而幼叶中仅达0.20pg/g;赤霉素(GA)在花瓣中的变化较为明显,由最初的1956.83pg/g增至10d时的4550.57pg/g,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幼叶中GA含量始终在3000pg/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