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拱起源于自然界的洞穴,后经人们通过工具的逐步形成为一种建筑形式,并变化处多种多样的造型。对于西方来说,整个西方的历史所描写的就是一部拱的历史。在中国的建筑史上,虽然我们主要采用的木构架的形式,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拱的使用,同时也发展成各式的拱结构建筑。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西方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着交流,建筑同样也是其中交流内容的一种,双方文化的交流也促进着建筑的发展演变。陕北地区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朝历代都属于一个文化的融合之地,游牧民族、中原文化和红色文化以及现代文化都对陕北的各方面文化有着其特殊的影响。因而建筑的形式也是受着几种文化所共同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本土的文化伴随着不可倒退的全球化、现代化在流失,因而建筑的地域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拱作为陕北建筑的代表就要去进行地域化的表达。 圣地河谷“金延安”作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旅游城镇,在建筑的风貌上需要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而本文就是通过对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分析历史存留建筑形成的原因。同时通过对陕北地区各类拱建筑的实地调研与总结,从建筑的风貌、形式、比例尺度以及空间加以分析,总结出陕北地区拱建筑的类型特征以及窑洞的比例尺寸空间特点。在现代化建筑占据统领建筑的今天,在特殊的地区就面临着现代建筑的地域化,研究现有的陕北地区地域化建筑优秀实例及国内外拱建筑优秀实例,得到两种表达形式:空间上的延续和符号化的表达。同时发现这两种都是在拱的地域化表达中的所缺一不可的,这将为项目提供空间形态的处理表达方法。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拱结构的分析,总结出在地域化的表达中拱的表达形式。将其应用到圣地河谷“金延安”项目中去,使得这个旅游城镇身兼现代化与地域化,同时散发着历史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