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与葛洪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晋之际的学者葛洪,在壮年时期写下了两部重要著作——《抱朴子外篇》和《抱朴子内篇》。其自序云:“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攘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这两种著作自问世以来,因内容和风格的巨大差异而遭遇不同的命运。《内篇》很快成为道教经典之一,其中对神仙可学的神学论证为东晋以后道教理论的系统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学界对《内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但对《外篇》的研究尚欠深入。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以《外篇》作为专门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学和思想史研究的方法,着重对其中体现出来的儒道兼容思想、政治、伦理思想、隐逸思想等进行若干剖析。 第一章“从抱朴子内外篇之分看葛洪的思想倾向”,通过对《抱朴子》内外篇成书时间的考证和作者在《自序》等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结合既有研究成果,认为二书写作于葛洪35岁之前,定稿于葛洪50岁左右,《外篇》和《内篇》一样,体现了作者较为成熟的思想。葛洪的真正理想是成为被儒家认可的“文儒”,浓厚的儒家情怀始终贯穿在其思想中。 第二章“葛洪思想体系中的道儒关系”结合内外篇内容,从道本儒末、尊道贵儒、孔老皆圣、论道扬儒、成仙之途五个方面论述了葛洪思想中的道儒关系。葛洪对道儒关系的反复论述,体现了他融儒入道、儒道兼修的思想和人格。在道教史上,葛洪首次将儒家思想大规模融进道教的伦理思想中,从理论上为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葛洪对儒家思想的尊崇也为魏晋以后儒学的复兴开了先声。 第三章“《抱朴子外篇》的伦理、政治思想”主要分析了葛洪的身国同治思想,刑德并用思想、反无君论思想以及人才思想。葛洪继承了道教的“身国 /艺呸八硕士学住论文 一 AIASTER’S ThESIS 同治”思想,以身拟国,从理论上将修身与治国有效结合起来,并根据时代发 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了懦学的重要性。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出发,葛洪还主 张刑德并用、刑为仁佐,刑之至用,要在“诛贵”,刑德须臾不可分离。针对 魏晋时期泛起、以鲍敬言的《无君论》为代表的否认君主制的潮流,葛洪作《洁 鲍》篇,对其进行了系统批判,反映了葛洪思想中强烈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倾向。 而其贵贤任能的人才思想,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识别、选拔和利用等方面 全面论述了人才问题,于今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四章“《抱朴子外篇》的隐逸思想”围绕《外篇》中表现出来的隐逸思 想,认为趋利避害、保身全志、重生爱生是葛洪隐逸思想的基础,显隐任时、 出处同归、尊隐重隐、融儒入道是其隐逸理论的基本特点,其隐逸思想贯穿着 出处两难的紧张和矛盾,体现了儒道之间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总之,《抱朴子外篇》多发前人所未发,无论在道教史上还是在儒学史上, 它都是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历史典籍。尽管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抱朴 子外篇》己非原貌,但其中蕴涵的思想丰富而生动,值得后人深思和继续发掘。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去阐述特鲁多政府与欧共体的协议联系。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加拿大与欧共体协议联系建立的动因、过程以及影响三个方面去考察协议联系对促进加拿大与欧共体
本文主要从1911—1937年间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搜集当时的陕西地区的学术研究、报刊、教育、戏曲文艺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材料和史实,利用文化的先进性即在社会的巨大变革面前
杜预,晋初大臣,著名军事家、史学家.《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著作多种.今仅存《春秋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两部,代表了他的学术成就,形成了独立系统的《春秋左传》学(我们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严复较为系统地引进西学,在传播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严复通过翻译西方名著,如赫胥黎的《进化论与
明清时期的婺源徽商是徽州六县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婺源徽商兴起和发展的背景,着重指出婺源徽商走上经商的道路是客观环境不适合经
晚明耶稣会士的来华使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一场交流运动就此展开,与这一现象几乎并行发展的则是晚明政局中日渐激烈的党争问题。因此,在国内外有关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中,“东林
民间借贷即民间主体之间因生产生活需要而自发组织的资金融通方式,它是货币关系在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传统民间借贷由来已久,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某些具有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