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束皙(姑从唐修《晋书》作“皙”字),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生卒年不详,唐修《晋书》本传记其年四十卒。据姜亮夫先生《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考定,大约生于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曹道衡、沈玉成先生所撰《中古文学史料丛考》中《束皙生卒年拟测》一文认为束皙约生于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左右,卒于永宁二年(302)。其祖、父曾任太守,兄璆娶大官僚石鉴之侄女为妻,后弃之。石鉴怀恨,暗示州郡公府不得征辟。束氏兄弟因而长期埋没。石鉴死后,张华为司空,读束皙之文而奇之,召皙为掾。束皙从此走上仕途,历任佐著作郎、著作郎、博士、尚书郎等职。赵王伦当政,请为记室。他拒绝接受,辞疾罢归,归乡里,以教授生徒为业。《晋书》本传说他“性沉退,不慕荣利”。他与平民百姓相处融洽,乡人称之为“束先生”,死时元城市里为之停业悼念。束皙是一位“才学博通”的文人,在文学、史学、考古学、文献整理等方面均有造诣。在文学上,束皙的俗赋在骈文盛极的西晋独树一帜。其赋作既不同于体物大赋,又有别于一般的抒情小赋,表现出篇制短小、浅显质朴、不事绮丽的风格特征。其《贫家赋》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个“贫家”,对陶渊明取材于贫穷生活的诗文影响很大。其《读书赋》描写了一位淡泊闲居以读书为业的“耽道先生”,正是其自身生活的写照。《近游赋》写读书之余在乡间漫游的所见所闻,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等描写平凡的农村生活中存在的理想的隐逸状态的作品也有深刻的影响。其《饼赋》则细致地刻画了冬季汤饼的制作过程,在题材、旨趣等方面都在赋史上独树一帜。束皙的《补亡诗六首》被选入《文选》卷十九,居于《文选》各体诗之首。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四也辑有此诗。虽然今人对其《补亡诗》评价不高,甚至有人认为《补亡诗》不是束皙所作,但这六首《补亡诗》既有束皙创作的个性特色又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补亡精神,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除诗、赋之外,其《玄居释》等文在思想与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在史学上束皙著有《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晋书志》等,但皆已亡佚。束皙还参加了汲冢竹书的整理工作,为古代文献的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著有《发蒙记》等博物著作,惜已散佚,仅有只言片语散见于各类书中。本论文希望在广泛搜集各种原始资料,详细考察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详细梳理束皙的生平经历,考察其诗、赋等文学创作以及其人格、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等,以期对他作全面的观照。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考察束皙生平行谊,对目前尚无定论的改姓说、其名、生卒年等问题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束皙著述的论析与考订。第二部分论其《补亡诗》六首,从学界对“六笙诗”的争论入手,从政治、社会背景等各方面分析其成因,并对其思想、艺术特色作了简要论析。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分析束皙的赋和其他文学作品,首先对其《贫家赋》、《劝农赋》、《饼赋》、《读书赋》、《近游赋》等在思想、艺术等方面作了论述。其次主要考察其诗、赋以外的其他作品。第四部分主要从影响角度进行考察。在对原始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考察束皙人格、作品等对后世的影响。文中对束皙思想及各方面社会背景的论述渗透、融入到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因此未单立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