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孤立性血尿(isolated hematuria,IH),又称为单纯性血尿,是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病。IH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迁延反复,大部分可自行缓解或成为持续镜下血尿,近来研究表明持续镜下血尿可能是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IH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除薄基膜肾病、Alport综合征等遗传因素致肾小球基底膜先天异常外,免疫损伤在IH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免疫反应错综复杂,目前国内外关于IH患儿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改变研究较少且仍存在争议。IH的治疗多为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依赖于肾脏穿刺后病理分型。但对于大部分仅表现为无症状性镜下血尿而未达肾脏穿刺标准的患儿,以及部分肾穿后未达激素干预标准的患儿,目前研究仅限于长期随访,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旨在研究IH患儿的免疫改变及对比应用槐杞黄后IH患儿的血尿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从而为IH患儿提供可能的干预措施。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于2000年珠海会议中制定的孤立性血尿诊断标准的孤立性血尿患儿,且排除有血尿家族史、符合肾穿及激素干预标准以及患有其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儿。符合入组标准的IH儿童共103例,随机分为槐杞黄组及常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为同期于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8例。检测所有儿童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IH组患儿治疗前尿常规。所有IH患儿均常规予双嘧达莫口服,槐杞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口服。治疗期间每4周随诊复查尿常规,治疗3个月后复查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及尿常规。研究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槐杞黄组B淋巴细胞均升高,CD4+T/CD8+T均明显降低(P<0.05),而淋巴细胞总数、NK细胞、T细胞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槐杞黄组IgE水平均升高(P<0.05),而各组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IH患儿血尿水平与B淋巴细胞、CD4+T/CD8+T以及IgE水平无相关性,CD4+T/CD8+T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尿红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后槐杞黄组51例(94.44%)尿红细胞减少,常规治疗组38例(77.56%)尿红细胞减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槐杞黄组尿红细胞数(2.11/H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20/HP),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后槐杞黄组B淋巴细胞降低,CD4+T/CD8+T升高,IgA、IgG水平升高,IgE水平降低,常规治疗组仅B淋巴细胞降低;常规治疗组CD4+T/CD8+T低于健康对照组及槐杞黄组,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槐杞黄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槐杞黄组与健康对照组各项免疫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IH患儿CD4+T/CD8+T降低,B淋巴细胞升高,IgE水平升高,细胞免疫紊乱参与了血尿的发生。 2、槐杞黄可使IH患儿尿红细胞减少。 3、槐杞黄可使IH患儿CD4+T/CD8+T升高、IgE降低,改善IH患儿免疫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