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大型建筑物。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却给工程结构耐久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混凝土耐久性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也被成功的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腐中,在所有的措施中钢筋阻锈剂被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措施,但国内工程中使用的阻锈剂大都含有亚硝酸盐成分,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由于钼酸盐低毒和较好的缓蚀作用,本文研究了钼酸盐系阻锈剂,主要开展了钼酸盐系阻锈剂的复配及阻锈性能检测等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钼酸盐价格较贵,单独使用时所需剂量大、成本高,本文主要以钼酸钠为主,另外选取二乙烯三按、丙稀基硫脲、1,4-丁炔二醇复配,根据最优化设计来进行搭配形成更加有效的阻锈剂,以减少钼酸钠的用量,进一步提高阻锈效果。通过质量法和半电池电位法对混凝土模拟液中的阻锈剂的阻锈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表征,得到钼酸盐系阻锈剂的最佳配方:钼酸钠含量是0.3g/L,二乙烯三胺含量是30ml/L,丙烯基硫脲含量是1.6g/L,1,4-丁炔二醇含量是2g/L。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将复配得到的阻锈剂加入到混凝土块中,进行一系列电化学实验以验证钼酸盐系阻锈剂的性能。 利用硬化砂浆法评价了复配得到的阻锈剂在含有氯离子的砂浆中对钢筋腐蚀的抑制作用,同时与目前工程上应用的两种阻锈剂进行了比较。在有氯离子的环境中三种阻锈剂均具有阻锈效果,但是每种阻锈剂的最佳掺量不同,市售阻锈剂的最佳掺量均为水泥重量的4%,而复配得到的新型阻锈剂最佳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结果表明钼酸盐复合阻锈剂在阻锈比为1:1和4:3时均具有较好的阻锈效果,而目前工程上应用韵阻锈剂只有在阻锈比为4:3时具有阻锈效果。另外利用质量法和盐水浸渍法评价了三种阻锈剂,结果表明钼酸盐系阻锈剂能够在用量少的情况下达到很好的阻锈效果。 鉴于课题组研究过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聚丙烯纤维与钼酸盐系阻锈剂共同作用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利用质量法,半电池电位法,硬化砂浆法,阳极极化曲线法等一系列检测手段表征了添加聚丙烯纤维和钼酸盐系阻锈剂的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情况。对杜拉纤维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来说,掺量都不宜超过1Kg/m3混凝土。由钢筋腐蚀的半电池电位可以看出,未掺入纤维的混凝土块中钢筋腐蚀的半电池电位较小,而其它加入了聚丙烯纤维的钢筋混凝土块钢筋半电池电位接近-200mV。在杜拉纤维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掺量不大于1Kg/m3时,随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半电池电位增加,当大于1Kg/m3时钢筋的半电池电位有下降的趋势。当聚丙烯纤维和钼酸盐系阻锈剂共同作用时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抑制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恒电流极化电位更高;锈蚀层的失重率很低,仅有0.16%;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半电池电位更高,达到-180mV。聚丙烯纤维与钼酸盐系阻锈剂共同作用比聚丙烯纤维单独作用效果更好,防腐时间更长。 本文主要研究了钼酸盐系阻锈剂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影响,但是混凝土是一种复杂体系,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钼酸盐系阻锈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在环境中的大量出现,抗生素抗性在环境中的传播扩散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量的不同种类和亚型的抗性基因在多种环境介质中都有检出,而不同
期刊
等离子体浸没注入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材料改性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束线离子注入技术,等离子体浸没注入克服了视线效应的限制,具有注入效率高、对三维物体处理能力强、与
当今全球能源越发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NH3-SCR)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目前烟气脱硝研究领域的重点。其中,该技术的
2020年1月7日,江丰电子(300666.SZ)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宁波共创联盈股权投资基金(下称“共创联盈”)持有的Silverac Stella 100%股权,交易
期刊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双酚A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普遍用于生产罐头食品,聚碳酸酯塑料,如微波食品存储容器,婴儿奶瓶等。由于双酚A的生物
本文以环己烷为溶剂,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和五甲基二乙基三胺为微观结构调节剂,二乙烯基苯(DVB)为偶联剂,采用“臂先”和“核先”相结合方法合成星型杂臂共聚橡胶异戊二烯-丁
2020年1月7日,东华软件(002065.SZ)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实现净利润6亿元至7亿元,同比下降13%至26%.公司同时披露,因收购导致的商誉减值计提3亿-4亿元,成为了业绩下降的主要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