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因为浆细胞恶性增殖而导致的疾病,是第二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异常的单克隆浆细胞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并且浆细胞浸润相关组织器官,从而引起损伤。临床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感染、淀粉样变性等。近来年随着化疗方案的更新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发展,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因个体差异、肿瘤耐药等因素,目前仍无法治愈。更有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当前手段治疗无效,无法控制疾病进一步进展,严重危及患者生存质量及患者生命。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寻找新型药物及新作用靶点治疗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血糖水平。最近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以及改善肿瘤的预后,二甲双胍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肺癌等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二甲双胍干预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观察二甲双胍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目的二甲双胍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于骨髓瘤细胞株U266,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家族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果1.二甲双胍在550 mmol/L的实验浓度范围之间对U266细胞的增殖呈抑制作用,分别以各浓度作用24、48和72 h,其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抑制率随浓度增大而增高(各浓度下作用24、48、72 h的r值分别为0.948、0.953和0.851)。2.二甲双胍作用于U266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分别以10和20 mmol/L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细胞48 h,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63.5%和89.2%,而空白对照组为52.8%。提示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U266细胞阻滞在G1期(P<0.05)。3.二甲双胍作用U266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CL-2、BCL-XL的蛋白表达量降低,而BAX的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下游凋亡信号通路蛋白PARP的蛋白质剪切增强。此外,在二甲双胍的作用下,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的量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于骨髓瘤细胞株U266,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蛋白家族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将所获数据加以综合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二甲双胍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2、线粒体凋亡途径可能是二甲双胍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